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4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次級條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疊紋類比全像圖(參見moire analogy holodiagram)時,係將兩套大致相同而稍有變化的初始條紋疊合而形成較粗的疊紋型式,此疊合出來的條紋與初始條紋有別,稱為次級條紋,是全像干涉術度量條紋很好的類比,廣義而言,凡是以類似技術產生而有別於初始條紋的圖紋,均可稱為次級條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較差的、較不重要的。[例]次貨、次級、次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階。如:「石級」、「拾級而上」。
等第。如:「高級」、「特級」、「限制級」。
學校的班級年次。如:「一年級」、「二年級」。
古代因犯罪或戰爭而被砍下的人頭。如:「首級」。
量詞:A>計算臺階、樓梯、塔層等的單位。如:「百級石階」。B>計算事物分級的單位。如:「晉升三級」、「地震強度分為七級。」
智力三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解等七種組群因素,塞斯通認為史比爾曼的g因素與此七個基本心智能力關係不大,而由基本心智能力所發展的次級基本心智能力才是心智的控制力量。 多元論多元論(桑代克與葛登納,E. L.Thorndike&Gardner):多元論者認為智力是許多能力的組合,1920年代桑代克(E. L.Thorndike)即認為智力包含: 社會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 抽象智力(abstract intelligence); 機械或實作能力等三者。桑代克進而認為智力測驗應包括四類: 語句完成; 數學推理; 字彙;遵從指示...
增強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2 增強(reinforcement)2.1 原級增強物和次級增強物2.1.1 原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2.1.2 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2.2 正增強和負增強2.2.1 正增強物和正增強2.2.2 負增強物負增強2.3 內在增強物和外在增強物3 懲罰(punishment)與消弱3.1 懲罰物(punisher)和懲罰(punis...
普墨克原則(Premack_principl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如金錢可換食物,食物是饑餓時的增強物,金錢與食物有關,故金錢也連帶產生增強作用。此擴展現象稱之為次級增強(secondary reinforcement),食物稱之為原級增強物(primary reinforcer),金錢稱之為次級增強物(secondary reinforcer)。 次級增強物約有三類社會性增強物(social reinforcer),如微笑。代酬(to...
代幣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應注意如下(引自詹傑森,2007):新接一個班級,必須先仔細研究每個學生的文化背景,與既有的學生次級文化,了解其價值觀,提供在規劃代幣制度時理性的參考資訊。代幣制度運用過程中,要能關照、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強調每一個體具有獨特人格的需要,給予高度的尊重與鼓勵,學生始能產生認同感。在班級經營中營造和諧氣氛,針對班級目標不斷給予學生增強,培養班級團體動力,營造具有強烈歸屬感的班級氣氛。過理性的代幣制度規劃,結合學生人格的需要,採取「動態權衡」的方式,靈活依照實際情境需求修改代幣制度的規定,使學生能凝聚對代幣制度的認同與歸...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母管教子女的痛。強化物分“初級強化物”(primary reinforce)——像食物、水或糖果;“次級強化物”(secondary reinforce)——像金錢、禮物或代幣(token);可以替代或換取初級強化物的,也可以是指所謂的“社會性強化物”(social reinforce)——就是人與人互動中的一些溫暖關心的舉止,也許是誇獎、一個溫暖鼓勵的眼神、拍肩、擁抱等等,可以讓人覺得自己受到關愛與重視;當然,教育或管教的最後,都希望孩子能夠不藉外力或外物酬賞的肯定,而能自己促動自己、自動自肯定白己,就是所謂的“自我強...
事後回溯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s)。控制無關變項之方法有多種,較適用於事後回溯研究之主要方法有以下三類:1.配對2.比較同質組或次級組3.共變數分析 蒐集與分析資料事後回溯研究將所得資料預作分析,可能涉及各敘述統計與推論統計最常用的是平均數、標準差、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推論統計最常用的是t分數、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等。 發現的詮釋事後回溯研究之最後步驟為對研究發現之詮釋。由於事後回溯研究缺乏隨機化、操縱、控制等特徵,欲建立因-果關係較為困難。當研究者能控制處理(X),然後觀察得依變項(Y),可合理說X影響Y;反之若不能控制X,便可能得到不當結論,因觀...
生態消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態消長1.1 生態消長的原則1.2 消長的過程1.3 初級消長和次級消長1.4 巔峰群集1.5 *引用相關文獻* 生態消長生態消長是指當一片新的土地形成時,生物在移居進來的過程。消長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此過程主要會出現三個階段性的結果,分別是先鋒群集、過度群集和巔峰群集,在一連串生態系消長研究中顯示,群集和生態系並非處於靜態,而是在許多大大小小的擾動、環境變遷和自身內部在動態下持續變動,生態學家威廉庫柏認為冰河灣是探討生態消長最理想的自然教室。生態系統消長所造成生物群集的改變會同時包括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和物種組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