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苦盡甘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盡甘來」就是說苦日子已到盡頭,再來就是好日子了。此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例如《劉知遠諸宮調》。「諸宮調」為盛行於宋、金、元間的一種說唱文學。《劉知遠諸宮調》講的是五代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故事。劉知遠在落魄潦倒時被李文奎收留幫傭,並娶其女三娘為妻。李文奎死後,劉知遠一家受三娘的兄嫂排擠與欺凌,他不堪受侮而棄家投軍。後來劉知遠終於建立了功業,入贅岳節度使家,又將昔日的糟糠妻三娘接回。三娘被接到劉府中,感嘆道:「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矣。」丈夫離家的十三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但仍是苦守寒窯,不曾放棄。話中「苦盡甘來」四字...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榮興,社會繁榮富庶,人民物質生活豐裕,然而在精神內涵、心靈充實方面,卻有相形低退的現象。而在多元價值盛行且快速變動社會,極易迷失自我,導致人心疏離、道德淪喪,以致違法亂紀的行為叢生。要匡正社會風氣,根本之道,必須從「教育」改革做起。提昇人文素養、注重心靈改革、推動倫理教育,將成為整個教育的重心。故而在1997 年底,前省政府教育廳便開始在全省各地推動中等學校的生命教育。並於1998 年公佈「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作為各國民中學推動生命教育課程的依據與參考。教育部更正式提出2001 年為各級學校「生命教育年...
功能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此所有存在的社會制度,必然對其社會體系的維持有所助益。當代功能論於1950年代末期至1960年代初盛行,其學派為首者便是哈佛大學的Talcott Parsons其所主導的結構功能論引領當時美國社會學界,而其最原初的理論構想則是來自社會學古典時期的Spencer以及Durkheim。(註1) 理論概要功能體系的主要概念具有下列四點做為基本命題:一、 體系內的各部門在功能上是相互關聯的。指涉的是每一部門需和其他部門相互配合運行,若某一部門失常時,其他部門便予以修正,以維持體系正常。二、 體系內每一組成單位都有助於該系統之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銅製的盛水器。圓形,淺腹,盛行於商周時期。小盤可用以盥洗,大盤可用以沐浴。如春秋時代的魚龍紋盤。
訊息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憶等內在心理活動來吸收定運用知識之歷程。(註1)訊息處理論立基於20世紀70年代興起之認知心理學,其盛行於80年代後至今。目錄1 一、訊息處理的多重歷程2 二、訊息處理的心理歷程3 參考書目4 關鍵字 一、訊息處理的多重歷程多重歷程(multiproccess processing)係指人類把記憶視為一種訊息來處理,此只之記憶不是一單一歷程的運作,而是將收受的訊息係分為數個不同階段處理,個階段之記憶方式不盡相同,各別形成一段訊息處理之歷程。人類記憶按照產生的時間先後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及長期記憶三類。 二、訊息處理的...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把它譯為「聖經解釋學」或者「釋經學」是有歷史根據的,因為這門學問本來就源自於對神諭的解釋,而盛行於西方中古時期,以至今日的基督宗教神學傳統中。今日在基督宗教神學多以「聖經詮釋學」替代舊譯「聖經解釋學(釋經學)」。「詮釋學」一詞也成了當代華文世界中較常用的翻譯,而此更可追溯自希臘文之herméneuein。  Hermeneutics的希臘文是herméneuein(動詞)、herméneia(名詞),字根都與希臘神話的Hermes有關。Hermes在希臘神話中是掌管學藝、商業、辯論的神。祂的任務就是來往於奧林匹亞...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鉤的兵器,長鎩為長矛。戟,戈和矛的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 (4) 適戍:前往守衛。 (5) 抗:對等、匹敵。 (6) 九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等國。 (7) 鄉時:昔日、以前。鄉,音ㄒ|ㄤˋ。 ◎2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秦俗多忌韓之禁也,忠言未卒於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
日久彌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長久的時日,不但沒有衰敗、陳舊,反而更新、更好。指禁得起時間的考驗。如:「孔子的學說,數千年來,盛行不衰,日久彌新。」
楚楚可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綽(西元314∼371),字興公,東晉太原人。是東晉著名的辭賦家,也是一位志節高尚而不肯趨炎附勢的官吏。東晉時清談之風盛行,反映在詩歌中即為玄言詩,孫綽和許珣就是此種詩風的代表。他將滿腹的情感寄寓於名山大川和詩文之中,寫有〈遂初賦〉、〈天臺山賦〉等。《世說新語.言語》中記載了孫綽的一則事蹟。孫綽作〈遂初賦〉,描述隱居之樂。他將房子建築在山谷之地,過著滿足於現實而不覷求的生活,表明自己不再追逐名利。屋前種植了一棵松樹,一直以來都親手細心地培育照顧。當時高世遠是他的鄰居,有一次就跟孫綽說:「小松樹纖弱柔美的模樣,看起來非常柔嫩可愛,但是卻永遠無法成為有用的棟梁!」孫綽說:「即使是高大的楓樹、柳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