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畏。〔參考資料〕 宋.樓鑰《攻媿集.卷二六.乞東宮官進嘉言善行》臣仰惟陛下深維天下之大本,立儲宮以安社稷,置僚佐以輔導之職,真一代之盛典也。臣偎以庸陋,備員其間,且得執經,從容以侍。承華千載,榮遇非所宜得。思欲殫智竭慮,以稱陛下任使之意,補太子聰明之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於句首。無義。《詩經.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左傳.隱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沒于地,天其以禮悔禍于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
刻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鏤骨,無報上天。」 02.明.張居正〈考滿謝賚銀幣疏〉:「放踵摩顛,苟利國家而奚惜;銘心鏤骨,惟安社稷以為圖。」 參考詞語︰刻骨鏤心注音︰ㄎㄜˋ ㄍㄨˇ ㄌㄡˋ ㄒ|ㄣ漢語拼音︰kè gǔ lòu xīn釋義︰猶「刻骨銘心」。見「刻骨銘心」條。 01.《西遊記.第八七回》:「雖刻骨鏤心,難報萬一,怎麼就說走路的話!」 參考詞語︰銘心刻骨注音︰ㄇ|ㄥˊ ㄒ|ㄣ ㄎㄜˋ ㄍㄨˇ漢語拼音︰míng xīn kè gǔ釋義︰猶「刻骨銘心」。見「刻骨銘心」條。 01.《水滸傳.第九七回》:「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可逭。反蒙先鋒厚禮,真是銘心刻骨,誓死圖報。」 02.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一四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則、就。《左傳.莊公六年》:「若不從三臣,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國語.魯語下》:「若盟而棄魯侯,信抑闕矣。」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隋唐演義》第一○○回:「汝等此舉,原是防微杜漸,為社稷計;今太上既相安,汝等可勿疑懼。」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相如為社稷著想,每每退讓。廉頗得知後深覺自己無知,乃袒衣露肉,背負荊條,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世用來形容向對方承認錯,請求責罰和原諒。《舊五代史.卷一三三.周書.世襲傳二.錢鏐傳》:「敢不投杖責躬,負荊請罪。」
無所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聖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2>,聞往古,天下之美同3>,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4>,則臣力不足。」愴然有決色。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 (2) 成事:已成的事。指過往的事。 (3) 美同:有美而同。 (4) 圖:謀劃、打算。〔參考資料〕 漢.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
徘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猶豫不決。《薛仁貴征遼事略》:「欲往南路,誠恐北有,欲往北行,誠恐南有,徘徊不已。」《三國演義》第九回:「王允時在帝側,聞知此言,奏曰;『臣本為社稷計。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誤國家。臣請下見二賊。』帝徘徊不忍。」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