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華而不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羊質虎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虛有其表,魚質龍文反義:秀外慧中,表裡如一,實而不華,樸實無華辨似: 「華而不實」及「虛有其表」都有徒具外表,沒有內在的意思。 「華而不實」側重於外表華麗好看,但其實內容空虛;「虛有其表」側重於外表好看或強壯,但其實不中用。 華而不實 虛有其表 辨似例句 ○ ㄨ 他的文章只是堆砌了一堆的辭藻,~,沒什麼內容。 ㄨ ○ 現在的小孩都被養得白白胖胖的,可多是~,並不健康。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4>而居,其勢莫敢先動。夫以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注解〕 (1) 縣於足下:指天下大勢由韓信決定。縣,音ㄒㄩㄢˊ,通「懸」。 (1) 為漢:幫助投效劉邦。 (1) 與楚:效忠協助項羽。 (1) 鼎足:鼎有三足,故云三分天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貫通融會注音︰ㄍㄨㄢˋ ㄊㄨㄥ ㄖㄨㄥˊ ㄏㄨㄟˋ漢語拼音︰guàn tōng róng huì釋義︰即「融會貫通」。見「融會貫通」條。 01.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 參考詞語︰混融貫通注音︰ㄏㄨㄣˊ ㄖㄨㄥˊ ㄍㄨㄢˋ ㄊㄨㄥ漢語拼音︰hún róng guàn tōng釋義︰猶「融會貫通」。見「融會貫通」條。 01.宋.真德秀〈跋劉彌邵讀書小記〉:「蓋後世之學,言理或遺用,其病為空虛;言用或遺理,其弊為粗淺。不知理即用,用即理,非混融貫通,不足以語學之成。」
虛有其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外強中乾,羊質虎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魚質龍文,華而不實反義:名副其實,表裡如一辨似: 「虛有其表」及「華而不實」都有徒具外表,沒有內在的意思。 「虛有其表」側重於外表好看或強壯,但其實不中用;「華而不實」側重於外表華麗好看,但其實內容空虛。 虛有其表 華而不實 辨似例句 ○ ㄨ 別看他虎臂熊腰,其實是~,經常生病。 ㄨ ○ 我們應該言行一致,才能受到尊重;~的虛誇行為,終究會遭到鄙視。
搜索枯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搜索枯腸」。見「搜索枯腸」條。 01.宋.戴復古〈祝二嚴〉詩:「小年學父詩,用心亦良苦;搜索空虛腹,綴緝艱辛語。」 參考詞語︰搜剔枯腸注音︰ㄙㄡ ㄊ|ˋ ㄎㄨ ㄔㄤˊ漢語拼音︰sōu tì kū cháng釋義︰猶「搜索枯腸」。見「搜索枯腸」條。 01.《西巖了慧禪師語錄.卷上》:「夜來展轉反覆,搜剔枯腸,逗到天明,欲覓斬新一句,以謝諸人,竟不能得及乎。」 參考詞語︰搜攪枯腸注音︰ㄙㄡ ㄐ|ㄠˇ ㄎㄨ ㄔㄤˊ漢語拼音︰sōu jiǎo kū cháng釋義︰猶「搜索枯腸」。見「搜索枯腸」條。 01.宋.劉應時〈遣懷〉詩二首之二:「搜攪枯腸無好語,等閒日影過前軒。」 參考詞語︰枯腸搜...
空椅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內在因肌肉的緊繃或者壓抑而阻礙當事人的表達行動,因使得當事人無法獲得表達上的需求滿足,而產生無助、空虛以及困惑等等極化反應。 空椅法之功能協助當事人紓解情緒:使用空椅法時,因當事人須扮演多重角色,亦使得其中的不滿情緒宣洩出來,因此空椅法即可協助當事人,有一個正常的管道來表達自己心中的壓抑、不滿或者衝突。協助當事人處理未完成事件:對於完形治療面或者過程經驗面而言,當事人皆會產生未完成,或者尚未滿足的需求,因此運用空椅法,諮商員可協助當事人處理接觸干擾或者極化等等的問題,進而使得當事人心中的需求獲得滿足,或者未完成之事件獲...
探囊取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東周列國志》第七○回:「以陳蔡之眾,襲空虛之楚,如探囊取物,公子勿慮不成也。」
寂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寂靜。《楚辭.劉向.九歎.憂苦》:「幽空虛以寂寞,倚石巖以流涕兮。」
影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空虛不實的事情。《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那胡阿虎身為家奴,拿著影響之事,背恩賣主,情實可恨!合當重刑責罰。」
的經歷做檢視與統整。如果細數一生都能感到滿意,還值得回味,便能平心靜氣地歡度餘年,反之則會滿懷失望和空虛的心情,平添悔恨。中心任務: 反省正面後果: 對一生感到滿意自我品質: 智慧重要關係: 人類 參考資料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臺灣東華。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黛安娜‧巴巴利亞、莎莉‧歐茨(1994)。發展心理學(黃惠真譯)。台北市:桂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