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然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懲是指非人為的懲方式,即是讓行為的結果「自然」發生懲效果。如觸火會痛、打破玻璃會受傷等不用口頭訓戒,而是讓行動的自然結果造成經驗與教訓作為警惕,以防下次再犯。
  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是首先強調兒童道德教育實施可以應用自然懲的教育家。其在〔愛彌兒〕(Emile)中秉持「出自造物者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一經人手就變壞了」理念,強調「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便提出自然懲的觀點。
  不過,後來如斯賓塞(H. Spencer)等學者注意到自然懲所可能帶來的行為危險性,就是若凡事不預先告知而讓受教者「自食其果」時,可能會危及其安全而違反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受苦。如:「這城市的交通已擁塞到寸步難行,出門簡直是受刑哪!」
不當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所犯罪行不相當。《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教育性的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父母對於子女的管教方式,使用懲可能比獎賞多,因為兒童不聽話或頑皮的時候多。父母對他們常常採用的懲方式為:精神上的--罵;肉體上的--打;物質上的--不給;權利上的--剝奪等。
  關於懲的主張,近代教育理論分兩派:一派主張應懲;一派主張不應懲
  1.主張應懲者:認為懲是一種教育協助,如德國教育家史托克(Bernhard Stoeckle)認為懲之所以是一種教育協助,是因為懲在教育上是必須的,是屬於人們擔負生活重任及準備擔負生活重任所不可避免的。如沒有受過懲,便無法體會到生活的艱辛。
  2.主張不應懲者:認為懲違反教育理論,如德...
明德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施恩德於天下,謹慎使用刑。《書經.康誥》:「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站立作為處的一種方式。如:「上課別遲到了,免得被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官吏因過失而受到停發或減發薪俸的懲。《舊唐書.卷一六二.列傳.李翛》:「以翛前後進奉,不之責,但俸而已。」《施公案》第七○回:「且看皇親,暫免不究,著你俸一年。」
明賞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賞嚴明,處謹慎。漢.荀悅《前漢紀.卷八.前漢孝文皇帝紀下》:「興利除害,明賞慎,直言極諫,補主之過,德匡天下,威正諸侯,此人臣極諫直言之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賞有功勞的人與處有罪過的人。《莊子.在宥》:「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韓非子.初見秦》:「今秦出號令而行賞,有功無功相事也。」
龔行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敬地奉行上天的意志去征。古代帝王征討時的用語。《文選.班固.東都賦》:「龔行天,應天順人,斯乃湯武之所以昭王業也。」也作「恭行天」。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