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所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擇郡國吏木詘於文辭,重厚長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賓客見參1>不事事2>,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閒3>之,欲有所言,復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注解〕 (1) 參:曹參(?∼前190),西漢沛縣人。秦末,隨漢高祖劉邦起事,破秦軍,敗項羽,戰績彪炳。漢立,封平陽侯,相齊王,使黃老之治,人俱稱賢。蕭何卒,參代為相國,依何之規,無所更變,三年而卒。謚懿侯。 (2) 事事:做事。 (3...
隱惡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事。「隱惡揚美」即「隱惡揚善」。見「隱惡揚善」條。 01.漢.賈誼《新書.卷一○.立後義》:「故聲名稱於天下而傳於後世,隱其惡而揚其德美,立其功烈而傳之於久遠,故天下皆稱聖帝至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幸而聲名不大,外國人不拿他放在心上。」
因勢利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足,欲使其隱而勿見;後得齊威王賞識,任為將軍。齊、魏交戰,困龐涓於馬陵,萬弩俱發,涓自剄而死,於是聲名大噪。 (9) 三晉:指韓、趙、魏三國。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卿分晉,至戰國周威烈王正式命韓、趙、魏為諸侯,稱為「三晉」。 (10) 輕:輕視。 (11) 趣:同「趨」,行動歸向。 (12) 蹶:音ㄐㄩㄝˊ,挫敗。 (13) 使:命令。 (14) 灶:音ㄗㄠˋ,以磚土或石塊砌成,用來生火烹飪的設備。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706),唐代高僧,俗姓李,汴州尉氏人。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弘忍死後,在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傳法,聲名遠播。後為武后召到京師,朝野景仰。因在北方傳法,故其法系稱為北宗。因南宗認為他所傳的禪法是漸悟法門,故稱其禪法為「北漸」或「漸門」。 (3) 偈:音ㄐ|ˋ。梵語,義譯為頌。為佛教文學中的詩歌,無韻,每偈由四句構成。 ◎2《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而無一塵許間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名狼藉。如:「這個人都熏了,誰也不願與他共事。」
鮮為人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少人知道。[例]這間餐廳開在巷弄裡,原本鮮為人知,經媒體報導後才聲名大噪。
狼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行為放縱,不守法紀。如:「聲名狼藉」。《後漢書.卷四五.張酺傳》:「鄭據小人,為所侵冤。聞其兒為吏,放縱狼藉。」也作「狼籍」。
布衣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貧賤時所交往的朋友。或比喻患難知己的朋友。《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且布衣之交,猶有務信誓而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膽,徇聲名而立節義者。」《隋唐演義》第八二回:「臣有一布衣之交,西蜀人士,姓李名白,博學多才。」
赫赫有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聲名顯揚的樣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還有一個胡公壽,是松江人,詩書畫都好,也是赫赫有名的。」也作「赫赫之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