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精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聲名威望。《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晉書.卷一○○.陳敏傳》:「金聲振於江外,精光赫於揚楚。」
狼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行為放蕩,聲名敗壞。《舊唐書.卷一七九.劉崇望傳》:「前日杜太尉狼籍,為朝廷深恥。」也作「狼藉」。
號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某種聲名著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魏之元瑜,號稱翩翩;文舉屬章,半簡必錄。」
名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聲名稱譽。《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初,暉同縣張堪素有名稱,嘗於太學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
明察暗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開調查,暗中了解。《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丈夫的品行也去了,她的聲名也丟了。她還在那裡賊去關門,明察暗訪。」也作「明查暗訪」。
噀血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去隨緣隱居起來,最好不要將名字留存於世間。」結果崇覺空禪師後來落腳於天臺山,不但未能隱姓埋名,而且聲名遠近皆知。果然,不久之後,禪院失火,禪師除了勞動於土木重建外,對於傳道解惑的功課未曾懈怠。也許是對無法遵循死心禪師的囑咐,有所愧疚,他曾經作了一首野狐偈頌(佛教詩歌,四言一句),大意是說:「若要含血噴人,必先弄髒了自己嘴巴。自己就一隻不守清規的野狐,每天說一些自以為是的佛法,不就像野狐迷了路,狂走一般。這時要有一聲棒喝,將野狐喚回,急煞步中,野狐骨碌翻了個筋斗。」百丈和野狐,在佛教中都具特殊意思。百丈清規是禪居應守的規矩;野狐,則象徵了偏解的佛理。崇覺空禪師以此自喻,說自己偏解佛法,有如含血...
聲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聲名的傳播。[例]聲聞千里、聲聞遐邇
徽音遠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聲名很大,為人所知。《後漢書.卷五六.王龔傳》:「由是後進知名之士,莫不歸心焉。」唐.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詩:「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2.聞知姓名或聲名。宋.梅堯臣〈雜詩絕句〉一七首之七:「岸傍草樹密,往往不知名。」
作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作詩歌、文章或其他藝術品的人。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自七發以下,作者繼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