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的實驗,此實驗顯示依附不僅僅是由生物本能如饑餓所激發。在這一系列實驗,新生恆河猴出生後很快從牠們母親身邊帶走,並為牠們提供了兩個代理母親,一個是由的鐵線做成,另一個是木頭套上泡沫橡皮和毛衣做成,兩個人偶皆加溫並可在胸前裝上奶瓶提供食物。此實驗是觀察猴子會趴附提供柔軟衣物接觸的人偶或提供食物來源的人偶,結果是這些猴子會趴附柔軟衣物人偶,無論提供食物與否。這些猴子在柔軟衣物人偶在附近時也較為積極探索周遭,似乎此人偶為牠們提供了一種安全感。目錄1 孩童對養育者的依附1.1 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2 依...
性別角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觀點 社會學習論強調行為的後果會影響行為的表現,藉由適當的獎罰,使行為重複出現或者消失,透過觀察和親身經驗獲知男女角色的差別,並以此作為模仿、參考的基準。 認知發展論認為性別角色的發展與個人認知發展的成熟程度有關,對自我性別的認同及角色學習是依階段循序。(註2) 參考書目註1: 彭懷貞(1996)。婚姻與家庭。臺北:巨流。註2: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
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身體驗和領會。[例]人們總是到了自己養育子女時,才能體會為人父母的辛勞。
現身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觀世音菩薩來教導眾生,因眾生的不同因緣,而化現適當的各種身分。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後比喻以親身經歷為例證,來勸導別人。如:「他以自己苦讀多年的經驗,現身說法,更是可貴。」
洛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義的哲學思想。三、主張人心如白紙,無所謂的先天觀念之存在。知識的唯一來源是經驗,知識係由人在環境中親身體驗而得。所以教育的過程是由外而內,為學首重方法,方法只是一種工具而非目的。四、經驗成於二因素(1) 感覺:外感官,以視覺最重要。(2) 反省:內感官,包括知覺、記憶、推理、思考等。五、之事的精確性分為三個層次(1) 直覺的知識:比較兩種觀念而瞭解其異同者。(層次最高)(2) 推證的知識:油煎接的演繹而得,如數學的證明。(3) 感覺得知識:由感官接觸而認知者。六、教育主張(1) 教育方法著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
輔導人員人格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員須面對各式各樣的人,而面對的問題也是千百種,如有各方面的經驗,在輔導過程中也會較有說服力,並且也能親身體驗到當事人的困擾,如此才能提供具有建設性的協助,因此對於各方面的知識,輔導員應皆都涉略一二。(註1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輔導人員人格特質英文關鍵字:Characteristic of assistant 參考資料註1林建平/著。輔導原理與技術,1993年初版,頁118-125。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柯永河/著。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1993年初版,頁306-307。張老師出版社。註3彭駕騂/著。...
體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身體會、感受。[例]暑假時我們打算到鄉下小住幾天,體驗一下農家生活。
栽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贓物放在別人的地方,以誣陷其犯法、作賊。如:「栽贓誣陷」。清.林則徐〈會諭尖沙嘴英國各船貨具結進埔告示稿〉:「至搜查之時,俱係官員親身督驗,斷不至栽贓陷害,累及無辜。」
安斯沃思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重逢的反應。 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孩童獨自與陌生人相處後再回到母親身邊時,他們常常逃避或忽略母親的存在。這些孩童與母親在同一個房間共處時,也較少對母親產生注意力,當母親離開時只有少許痛苦的反應。屬於這個類型的孩童或成人有時根據他們是否不在意自我依附或是避免依附而加以細分。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孩童在離開母親時表現出不安,當母親回到身邊,孩童立即走向她,表現出與母親重逢的喜悅。這類型的孩童和陌生人友善地相處,但也會明顯表現出對母親的偏愛。 抗拒型依附(resi...
摹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鎗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絃一聲如裂帛。」 嗅覺摹寫凡在語文中,把鼻子所聞到的各種不同氣味,通過作者親身的體驗,加以描繪的修辭技巧。如:1. 朱自清<春>:「花裡帶著甜味;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2.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味覺摹寫凡在語文中,把口舌所品嘗的各種不同味道,通過作者親身的體驗,加以描繪的修辭技巧。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