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4.75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巧言令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言令色」的「巧」是美妙之意,「令」則是好的意思,所以「巧言令色」是指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書經.皋陶謨》裡有一段記載夏代禹與皋陶間的對話,討論如何才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王。皋陶認為治理國事最重要的就是知人善任、使百姓安樂。禹也覺得很有道理,但真的要做到實在很難,連身為君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
無的放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箭靶而胡亂放箭。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如:「這次會議須就問題核心討論,不可無的放矢。」
時不我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不等待我們。比喻錯失時機,後悔莫及。《文選.嵇康.幽憤詩》:「實恥訟免,時不我與。」北周.庾信〈周使持節大將軍廣化郡開國公丘乃敦崇傳〉:「方欲討論國恥,伸雪家冤,橫尸原野,是所甘心,時不我與,先從朝露。」也作「歲不我與」。
繁文縟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釋義︰猶「繁文縟節」。見「繁文縟節」條。 01.金.元好問〈劉君用可庵〉詩二首之一:「末節繁文費討論,經生規矩是專門。」
移情與反移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個人的信念、特質、態度、需要和未竟事務是如何滲透至關係中,失去客觀性,則會使治療效果不彰,可和督導討論、自我覺察找出反移情根源、個人接受分析等方式覺察自己對個案的反移情狀態。(註二)Brems(2001)闡述四種反移情類型:(1)特定議題型(issue-specific):對特定話題產生迴避、負向,或情緒高漲的反應;(2)特定刺激型(stimulus-specific):對個案的外在或人格特質產生迴避、負向反應,或情緒升高;(3)特定特質型(trait-specific):諮商師對人通常會有的習慣性反應,如:鼓勵依賴或...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七:「秉筆之士所用故實,有淹貫所不究者,有蹈前人舊轍而不討論所從來者,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謂眾人決不誤我者,比比皆是也。」
集思廣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集思廣議注音︰ㄐ|ˊ ㄙ ㄍㄨㄤˇ |ˋ漢語拼音︰jí sī guǎng yì釋義︰眾人一起思考討論。見「集思廣益」條。 01.清.昭槤《嘯亭雜錄.卷一○.錢南園》:「賢者亦集思廣議,以濟其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擺。如:「端架子」、「把問題都端到檯面上討論」。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探究式教學法1.1 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1.2 探究教學法的特徵1.3 探究式教學法的優點1.4 推廣探究式教學的困難點1.5 中英文關鍵字1.6 參考資料 探究式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Inquiry Instructional Strategy)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給予他們充分發表、討論與操作的機會,使其透過類似科學家做研究的經驗,體會與學習到科學知識、科學態度與科學技能。 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引自楊建民(2009)  在西元十九世紀之前,大多數的教育學者將科學視為知識體系,並將科學直接灌輸給學生。直到西元十九世...
棒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盟各有六隊,每年『日本第一』的總冠軍賽除了吸引不少日本球迷觀賞外,也吸引不少世界上其他國家球迷的熱烈討論。 (三) 台灣西元一九一八年,中國直隸地區首開棒球比賽先河,是為兩所教會學校的校際對抗比賽。西元一九四五年,前副總統謝東閔為發展棒球運動,成立了省棒球委員會,就是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此光復時期為台灣的棒球拓荒期。西元一九四八年,我國經常舉辦全省學童棒球運動友誼賽,此時期為我國少棒萌芽期,但棒球運動尚未引起民眾的注意。西原一九六八年,來自台東縣的紅葉少棒隊打敗了蟬聯兩屆世界少棒冠軍的日本調布少棒隊,從此以後掀起了國人對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