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7.38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蹊,小路。全句指桃樹、李樹不會說話,但因其花朵美豔,果實可口,人們紛紛去摘取,於是便在樹下踩出一條路來。比喻為人真誠篤實,自然能感召人心。《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太史公曰》:「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也作「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能言善道,說話時有如流水傾瀉一般,滔滔不絕。[例]他很健談,發表高論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絮絮不休的說話,有厭惡的意思。如:「整晚盡聽他一個人窮嚼,真無聊!」
朝三暮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反覆無常,出爾反爾,朝秦暮楚反義:一心一意,始終不渝,始終如一,堅定不移辨似: 「朝三暮四」及「出爾反爾」都有形容人反覆不定的意思。 「朝三暮四」用於形容心意或行為;「出爾反爾」用於形容言行。 朝三暮四 出爾反爾 辨似例句 ○ ㄨ 他老是~地換工作,怎會有成就? ㄨ ○ 做人說話要講信用,不能~。 「朝三暮四」及「朝秦暮楚」都有反覆不定的意思。 「朝三暮四」側重於心意和行為的變化不定;「朝秦暮楚」則側重於依附對象的反覆變更。 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辨似例句 ○ ㄨ 你一會兒要學畫畫,一會兒又要學攝影,不正是~的態度嗎? ㄨ ○ 在動亂中,最容易看到一些人鑽營謀利、~的醜態。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咄咄,本為驚嘆之聲。逼人,情勢逼人。「咄咄逼人」本形容情勢險惡逼人,使人畏懼的意思。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後用「咄咄逼人」形容言語凌厲,氣勢逼人。 △「盲人瞎馬」、「盛氣凌人」 (二)形容詩文字畫等的氣勢逼近或超越前人的作品,令人敬畏。※#語或出晉.衛鑠〈與釋某書〉。
拾人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浩)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2.釋義牙慧,咀嚼之後所吐出的菜渣,指別人說話時用過的言詞或精彩言論。形容抄襲別人的作品或模仿別人已說過的言論,而變成自己的意見。 3.故事內容東晉時候,有一個名叫殷浩的人,很有學問。因為他曾經當過「中軍」的官職,所以被人稱為殷中軍。他曾被任命為「建武將軍」,統領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的兵馬,後因作戰失敗被罷官,並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內)...
庸人自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體會到我對他的訓誡,如果這樣的過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應該首先被罰!」書記官聽了之後便慚愧得不敢再多說話。陸象先常對人說:「天下本無事,祗是庸人擾之。」他意為天底下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紛擾,使得世事愈加繁複雜亂。如果在事情剛滋生時,就能冷靜的面對,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在刺史任內,他也將這個理念貫徹到政事當中,無論百姓與官吏,都對他充滿了感念。後來「庸人自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庸碌的人無端自尋煩惱。
儼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好似、很像。如:「這孩子說話儼然如大人一般!」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噤,閉口不作聲。「噤若寒蟬」指像寒冷季節時的蟬,一聲不響。比喻不敢說話。語本《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聲音不響亮。如:「那人說話怎麼悶聲悶氣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