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虞姬死而弟子散,匹馬逃生,身迷大澤,亦何暇更作歌詩?既有作,亦誰聞之,而誰記之歟?吾謂此數語者,無論事之有無,應是太史公筆補造化代為傳神。” 版本 《史記》版本眾多,目前現存最早的版本為南北朝時期的抄本殘卷。最早的刻本為北宋時期的《史記集解》單刻本。南宋的黃善夫刊本為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中華書局發行的《史記》,分簡體和繁體版本,也有帶“三家注”的版本,其再版的版本是當今最好的版本。白話文則有韓兆琦譯注的《新白話史記》(簡化字本由中華書局出版,正體字本由台北三民書局出版),張烈等人譯注的《史記》(簡化字本由貴州古籍出版...
心平氣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程頤〈明道先生行狀〉:「荊公與先生雖道不同,而嘗謂先生忠信,先生每與論事,心平氣和。」
因陋就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朱熹〈論都昌創寨劄子〉:「夫論事不論其利害之實,而欲因陋就簡,偷合取容,以徇目前一切之計,此乃世俗淺陋之常談,宜不足以惑高明之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懷疑、不信任。《書經.大禹謨》:「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唐.陸贄〈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任而勿貳,然後可責人之成功。」
風平浪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浪靜,撥轉船頭望鎮江進發。」其中的「風平浪靜」皆為如此語義。明代大儒陸九淵《語錄》:「因提宮昨晚所論事,只是勝心。風平浪靜時,都不如此。」及清代小說《三俠五義》第八七回:「整頓飯食喫畢,已有掌燈之時,卻是風平浪靜,毫無動靜。」其中「風平浪靜」所修飾的對象則由自然現象轉而為人事景況,引申成平靜無事的意思,現今使用這個成語時多用此義。
武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僅憑主觀見解,不作周延思辨的判斷。[例]評人論事,不可失之武斷。
入幕之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晉書.卷六七.郗鑒傳》:「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溫論事,溫令超帳中臥聽之,風動帳開,安笑曰:『郗生可謂入幕之賓矣!』」後指參與機要或充當幕僚的人。亦比喻關係親近。《醒世恆言.卷一二.佛印師四調琴娘》:「東坡自此將佛印愈加敬重,遂為入幕之賓。」
差序格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西方人在進行活動時會公、私兩者分明,此即「團體格局」;反觀中國人建立起自身漣漪一般的人際關係,不論事情在公、私領域上,中國人會習慣以自身所建立的私人際親密關係來行事,以漣漪內近者親者優先,而遠者疏者為次要,在公事上以私人情感來行事,便是他所謂「差序格局」。(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差序格局 參考文獻註1:費孝通。鄉土中國 鄉土重建。風雲時代出版社。P.31~P.33、P.22~P.25註2:黃光國。儒家關係主義的理論建構與其方法論基礎。教育與社會學研究期刊。P.21-22
公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平允當。如:「評論事情要力求公允客觀。」
以己度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自己的猜測來推想別人的心意。《三國志.卷一三.魏書.鍾繇傳》:「夫論事料敵,當以己度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