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絕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絕無僅有」意思是只此一個,絕無其他。宋代文人蘇軾曾上書給神宗皇帝,陳述自己的意見,希望神宗能廣結人心、固守法紀。文章一開始先說自己日前因上書表達買燈一事的意見,而冒犯皇上,自知罪不可赦,在家聽候發落。原本以為會被處以極刑,沒想到事情就此平息。因此非常感激皇上的恩德與善解,了解皇上是個願意改過、從善如流的人,這種美德是堯舜禹湯等古代聖王所力行不輟的,秦漢以降任何皇帝都無法做到,因此皇上可說是千年來唯一能追隨古代聖王的賢君,是絕無僅有的。後來「絕無僅有」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極為稀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追隨、跟從、仿效。如:「步其後塵」。《國語.周語下》:「目以處義,足以步目,今晉侯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明.湯顯祖《南柯記》第四二齣:「步影尋蹤,皆如所夢。」
逐臭之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是秦相國呂不韋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全書共二十六卷,分八覽、六論、十二紀。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遇合〉篇主要在談論君臣相遇,能否彼此投合並無常理可循,有所遇卻一定先受喜愛,才能相投合。從前有一個人,身上散發出惡臭的氣味,他的父母、兄弟、妻妾以及朋友們,都無法和他生活在一起。他因此感到苦惱而避居於海濱。然而海濱卻有人喜歡他的臭味,終日追隨著他,不肯離開。所以人的喜好,也有如此特別而不同於常人的。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逐臭之夫」,比喻有怪癖的人。
馬首是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譯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左傳。襄公一四年:「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 .語譯 比喻聽人指揮,或樂於追隨別人。 .故事內容 <<無>>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唯命是從,唯命是聽。 相反詞 各行其是。 .例句 他在鄉里中德高望重,許多族人都以他馬首是瞻,將他的訓誡奉為圭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追隨、跟隨。唐.白居易〈初到洛下閒遊〉詩:「趁伴入朝應老醜,尋春放醉尚粗豪。」
不見經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序》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冄伯牛,仲弓。政事:冄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顯1>有年名及受業2>聞見于書傳。其四十有3>二人,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紀于左:冄季字子產。……公西葴字子上。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鈞之未睹厥容貌,則論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論語》弟子問并次為篇,疑者闕焉。 〔注解〕 (1) 顯:明白、清楚。 (2) 受業:追隨老師學習。 (3) 有:音|ㄡˋ,通「又」。
甘拜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晉惠公如此忘恩負義,便親自率領大軍討伐,結果三敗晉軍,俘虜了晉惠公。晉國的大夫披頭散髮,拆下帳篷,追隨在惠公的後面。秦穆公看他們垂頭喪氣,十分憂愁的樣子,就派人告知他們說:「大家為什麼那麼悲傷呢?我秦穆公跟隨你們君王惠公往西走,只是實踐你們晉國的妖夢罷了,那裡會做得太過?」這裡的「晉國妖夢」指的是僖公十年的事。當時晉惠公改葬了太子申生,結果晉臣狐突夢見了申生。申生跟他說:因為惠公的無禮,他已請求天帝,將晉交付給秦國,將由秦國來祭祀他。因為有此夢,所以秦穆公引用來說明自己俘擄晉惠公是應了天命。晉國大臣一聽,三鞠躬並叩首說:「君王腳踩著后土,頭頂著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了您的話,我們敢請在下邊聽候...
森羅萬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宋 道原 景德傳燈錄 慧海和尚:「迷時人逐法,悟時法由人,如森羅萬象,至空而極。」 譯文人在迷惑時追隨著法走,在醒悟時法由人理解,好比紛然羅列的萬事萬物,到空無實體時就是最高的境界了。 近義包羅萬象 洋洋大觀 形形色色 五花八門 應有盡有 反義掛一漏萬 乏善可陳 例句天地萬物森羅萬象、無奇不有,只要多細細觀察、品味,你會發現世間的樂趣。 引用<<中學生多功能成語典>>編者:金淵博、曾鴻儒出版社:金安出版社;<<成語典>>出版社:三民出版社
揭竿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 (6) 兵:指兵器。 (7) 贏糧:擔負著糧食。贏,音|ㄥˊ,擔負。 (8) 景從:緊相追隨,如影隨形。景,音|ㄥˇ,「影」本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到洛陽,拘于菩提寺,不管他答應不答應,硬委之以偽職。無奈之中,王維當了安祿山的給事中。但他的心依舊追隨唐王朝。安祿山宴其部下于凝碧宮,王維聞之而悲,暗中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正是這首詩救了他的命。至德二年(757年)九、十月,唐軍相繼收復長安、洛陽,王維與其他陷賤之官,均被收繫獄中,隨後押到長安。這些人按律當死。有人提出王維凝碧宮詩可證其忠於唐王朝之心,加之他的弟弟王縉請求削己官職以贖死罪,唐肅宗特此原諒了他,不但不殺,而且還給了個太子中允之職,可謂不幸中之大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