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302 ms
共 6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爾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1895年。又譯《不可兒戲》)《理想的丈夫》(An Ideal Husband,1895年。又譯《好丈夫》)[編輯] 其他著作散文集:《社會主義下人的靈魂》(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1891年。)書信集:《深淵書簡》(De Profundis,1897年。又譯《自深深處》、《王爾德獄中記》原本是作者寫給道格拉斯的書信集,1905年作者死後出版) 後世 建築師王大閎將《道林•格雷的畫像》譯寫為《杜連魁》,場景亦轉換...
|
諾丁的關懷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諾丁關懷教育學(Noddings’ Care Pedagogy)諾丁為美國教育哲學家,其從存在主義、進步主義、女性主義等觀點提出關懷教育學。認為道德(ethical)源於關懷,關懷源於人最深刻的感受,感受根植於接納、關係和回應。道德行為的核心是對人情感的回應,要正視人存在的情感基礎。主張成就「理想的關懷關係」是道德實踐的最終目的。在關懷關係中,關懷者的主觀意識是開放地接納,是對受關懷者的全神貫注和設身處地,最後是依受關懷者的需求而持續地更新關懷的承諾。受關懷者在關懷關係中,是自由地接受關懷,安全而勇敢地實現自我。關懷關係...
|
馬拉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影響頗深,這是一個逃避現實的題材,而馬拉美早已醉心於這種題材,不過馬拉美表現得更為理智些,他分析理想世界的本質及其與現實世界的關係的決心反映在他1864年和1865年開始寫的兩部詩劇裡︰《埃羅提亞德》和《牧神的午後》。1868年,馬拉美得出的結論是,雖然現實之外一無所有,但在這虛無之中卻孕育著完美形式的精髓。詩人的任務就是要去領悟這些精髓並使之具體化,在這樣做的時候,詩人就不僅僅是將現實中已存在的東西賦予詩的形式,而是要變成真正的上帝為讀者從虛無縹緲中創造出一些東西,正如他自己說的,「要創造出真實花束中所沒有的那種<...
|
學習環境的營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內涵2 二、內容與原則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內涵在開放教育思潮的引導下強調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孩子量身訂做適合孩子的學習;教育的理想在於引導孩子能夠在快樂的學習中,充分的發會潛能。在有限的教室空間裡如何落實「體貼教育」,「心靈開放」的教育理念,達到真正「有效的學習」;如何建立一個充滿人性的教室王國(人文主義的精神)使發揮最大教育的效果,成為教室環境設計的課題。所謂的「班級環境」包括了有形的物質環境和教室的情境布置。一位有效能的班級經營者,會集合師生家長的力量進行班級環境的規劃與布置,使師生在一個賞心悅目的...
|
國立臺中家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英文名稱2 辦學理念3 校徽4 教學單位5 簡史6 交通資訊7 參考資料 英文名稱National Taichung Home Economics and Commercial High School 辦學理念推動「全人教育」之理想 「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讓學生在適才、適性、創造、包容的情境中,培養砥礪自己、珍惜自我的作為,具備欣賞、悅納他人的情操,以彰顯人性的價值。建立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 規劃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建構「友善和諧」校園,教師胸懷教育愛,學生常懷感恩心,鼓勵共同參與,暢通溝通管道,使校園...
|
白馬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對象。淵源於西方童話故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王子,經常適時出現解救美麗溫柔的公主於危難之中。
|
錮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塞、閉塞。如:「年輕人不可錮蔽於自我的理想世界,與現實社會脫節。」
|
美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甜蜜的境界,或理想的憧憬。如:「只有努力才能使美夢成真。」
|
超媒體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包含由具體到抽象之學習活動,並可以達成各種由低層次到高層次之學習目標。4.超媒體實現了個別化教學之理想。5.超媒體系統協助學習者增進了"如何學習"之技巧,並使學習教學內容更加有效,且提供學生訓練"後設認知策略"之機會。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超媒體教學法英文關鍵字: Hypermedia Instruction 參考資料張添洲/著。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2000年初版,頁323-324。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潛能性與實現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結論4 關鍵字5 參考書目 前言潛能行到實現性的過程,亞理士多德不滿意柏拉圖之二分法,將形上的形式或觀念與形下的幻影或感官實物做截然二分,二者壁壘分明,亞里士多德卻認為二者只是一種連續性的過程,並非敵對。現實與理想很難劃清界限,卻經常二者重疊或融合為一,只有數量上或程度上的差異,卻無性質上的分別,亞里士多德仍然更換了柏拉圖的哲學用語,另以潛能性與實現性來表示,卻應視各種狀況而定,這種說法,可以解決哲學上許多困難的問題,比如說,幾何上的線是由點形成的,如認為線可以分割成無數的點,這就不是線本身的連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