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6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衙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醫為業的人。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八:「莊宗好俳優,宮中日,自負蓍囊藥篋,令繼岌破帽相隨,似后父劉叟,以醫卜為業也,后方晝眠,及造其臥內,自稱劉衙推訪女,后大恚,笞繼岌。」
思前算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後反覆思量、仔細盤算。《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只為點繡女事急,倉卒中,不思前算後,做此一事,也是出于無奈。」明.無名氏《尋親記》第六齣:「也不會思前算後,你只說轉限呵,過了一日又添一日利。」也作「思前想後」。
乘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趁著閒的時候。《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小娥在家多閒,乘空便去交結那鄰近左右之人。」《紅樓夢》第四一回:「王夫人打發文官等出去,將攢盒散與眾丫鬟們吃去,自己便也乘空歇著,隨便歪在方纔賈母坐的榻上。」
辯如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能過我,誦詩口若懸河。」
總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目錄。宋.梅堯臣〈依韻和永叔澄心堂紙答劉原甫〉詩:「崇文庫書作總目,未綴韻酬草萊。」
矯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侯頗邑其中。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過其正矣。雖然,高祖創業,日不給,孝惠享國又淺,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另可參考: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玉杯》
眾怨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眾矢之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眾矢之的」典源作「眾射之的」。明朝正德、嘉靖年間,先是王守仁在軍中趁工作閒授徒講學,之後再傳弟子徐階擔任內閣大學士時,在京師設講會講學,使得講學風氣興盛起來,造成一股潮流。自此,無論是在朝官吏或是地方士紳、長老,紛紛開始聯合講會,成立書院,相互應和。萬曆年間,由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建的東林書院,名號尤其響亮。他們時常譏諷朝政,評論人物,士大夫相繼依附,於是和東林書院有關的人都被稱為「東林黨」。但也因為名氣太大遭到毀謗,氣焰太盛招致各方的責難,批評的輿論接連而來,加上幾次的政治鬥爭都和東林書院的人有關,使得眾人攻擊的目標,都指向在東林書院講學的顧憲成等...
救焚拯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救助陷於困境的人。《周書.卷四五.儒林傳.熊安生傳》:「齊氏賦役繁興,竭民財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隋書.卷四七.柳機傳》:「蓋救焚拯溺,無從容,非朝野之願,以至於此。」
訓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訓的言語。《左傳.僖公七年》:「君若綏之以德,加之以訓辭,而帥諸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不,豈敢不懼?」《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公孫弘傳》:「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也作「訓詞」。
認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字。[例]媽媽常利用閒時間教妹妹認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