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09.91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求討論。《孔子家語.卷二.致思》:「陳說其間,推論利害。」《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帝每與夏推論書傳,未嘗不終日也。」
發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具有獨創性的見解、闡發。[例]在他這本書中,對孔子的理論學說頗有發明,值得一提。
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為戰國時代著名的儒家大師,他與荀子分執性的善惡兩論,繼承並發揚孔子的學說。孟子名軻,山東人,是子思的弟子,曾做過齊卿。孟子提倡仁政,主張民貴君輕,有鮮明的民本思想。而其思想言行都收在《孟子》一書中,辭章由以氣勝,曾自言:「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影響後代氣與文學的關係。孟子語言的犀利,智思的精妙,使其文章與人一種氣勢縱橫的美感,於歷代的哲理散文中熠熠生光。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白劉禹錫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貶居的日子裏二人因為機緣而成了好友。後來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為他的長期遭受貶謫抱不平,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一方面在稱讚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的同時也為其不幸的命運而感嘆,因劉禹錫的兩度被貶一共是23年(“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
國立新化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面,希望面的文學精神,更結合平埔族的西拉雅文化配合非洲鼓音樂發展學校創意校園。環境教育化,圍牆雕塑孔子行教圖,以產生教化作用。BOT校園景觀餐廳之設立,能建立產學優質教學環境更可培養綜合職能科學生認識職場,建立工作技能增進就業及適應社會的能力。環境綠化,蓊鬱林木,蒔花綠草,蝴蝶翩翩,創造學生最佳學。榮獲96學年度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暨南區召級學校,經費補助款400萬元。97學年度為續辦學校暨南區召集學校,經費補助591萬元。 校徽 科系組織電機科機械科建築科化工科綜合高中資訊技術學程電子技術學程資訊應用學程應用外語學程學...
倒持泰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泰阿,寶劍。倒持泰阿指手持泰阿劍刃,以柄向人。比喻授人以權,自己反受傷害。《漢書.卷六七.梅福傳》:「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也作「泰阿倒持」。
劉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衍之數」就是「天地之數」,《文心雕龍》之作就是彰顯「大衍之數」,與《周易》精神相一致。又劉勰對孔子至為尊崇,本來他一生最重要的職志,就是要效法兩漢經師,徧注群經,但因馬融、鄭玄等為群經作傳注已有很大的成就,只好改作《文心雕龍》來弘揚經教,〈序志〉篇又說:「予生七齡,乃夢彩雲若錦,則攀而採之,齒在踰立,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行;旦而寤,迺怡然而喜,大哉!聖人之難見也,乃小子之垂夢歟!自生民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讚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以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於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因此,〈...
端木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1.1 端木複姓1.1.1 姓氏源流1.1.2 得姓始祖2 齊吳之戰3 評價4 參考資料 生平  端木賜(前520年-前446年),春秋末年衞國人,字子貢。孔子的得意門生,「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萬仞宮牆典故,出自子貢稱贊孔夫子之學問高深。  子貢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衞兩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
流水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1>自然,姿態橫生2>。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於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繫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於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辭至於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 〔注解〕 (1) 文理:文字組織的條理。 (2) 姿態橫生:洋溢流露各種姿容態度。〔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史.卷三三八.蘇軾列傳》
交臂失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失之交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失之交臂」原作「交臂失之」。顏淵在孔子弟子中最為賢良,雖然貧困,卻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然奮發好學,在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裡,名列於德行科。在《莊子.田子方》中,曾用他們師生為例,來說明道家自然無為的道理。文章中記載了孔子和顏淵的一段對話。顏淵認為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模仿、跟上腳步的,因此不解地向孔子請教。孔子就向顏淵解釋:「那是因為我循自然運行的腳步前進,本來就沒有固定的一點。你如果用一定的標準要來做比較,當然會和我手臂相擦而過,明明是擦身相近卻難以見面。這就好像所尋找的對象已不在了,你卻拼命去找,和到...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