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74.3601 ms
共 7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運動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提倡體育為目的而召集的比賽會。其組織通常分事務、裁判及運動員三部。或以季節分,或以地域分,或為全國性,或為國際性。如:「奧林匹克運動會」。
|
僵李代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李代桃僵」之典源,提供參考。 樂府古辭〈雞鳴〉(據《樂府詩集.卷二八.相和歌辭三》引)雞鳴高樹巔,狗吠深宮中。蕩子何所之,天下方太平。刑法非有貸,柔協正亂名。黃金為君門,璧玉為軒(闌)堂。上有雙樽酒,作使邯鄲倡。劉王碧青甓,後出郭門王。舍後有方池,池中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鳴聲何啾啾,聞我殿東廂。兄弟四五人,皆為侍中郎。五日一時來,觀者滿路傍。黃金絡馬頭,熲熲何煌煌。桃生露井1>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2>桃根,李樹代桃殭3>。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注解〕
(1) 露井:沒有覆蓋的井。
(2) 齧:音ㄋ|ㄝˋ,啃、咬。
(3) 殭:通「僵」。動物死後屍體不腐朽的...
|
本土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和地理的介紹,導致學生對於台灣地區的瞭解不足,引起學界和政界人士反彈。前者自1980年代起就開始倡導,是開啟本土化研究的先鋒,但其訴求仍以學術研究方面為主,其本土化不是以台灣為主體,因此對於本土化教育的影響有限。後者則是在政府解嚴後逐漸興起,鼓吹去除「大中國化」教育思想,建立具有台灣主體性的教育,因此在1990年代以後中小學教科書開始加重台灣鄉土的比例,本土化教育越來越受重視。隨後教育部「國民教育九年一罐課程暫行綱要」中特別明訂:「跨世紀的九年一貫課程應該培養具有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能進...
|
喜出意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喜出望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望外」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在北周.庾信的〈謝趙王賚絲布等啟〉裡就有「望外之恩」一語,即指自己對於趙王的恩賜,感到十分意外。因此「喜出望外」一語,就是因意料之外的事感到高興,最早出自宋.蘇軾〈與李之儀書〉五首之二。蘇軾是北宋著名文人,在詩詞書畫上均有成就。王安石倡行新法,蘇軾上書痛陳不便,得罪了王安石,被連貶數州,最遠曾貶至海南島。被貶之時,與老友李之儀通信,信裡寫到:「辱書尤數,喜出望外。」意思是指與李之儀八年未見,最近頻頻收到他的來信,真是令人感到意外而高興啊!後來「喜出望外」就被用來指因意想不到的事感到欣喜。
|
渾崙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卒年不詳。曾受法於延壽禪師。
(6) 延壽:釋延壽,生卒年不詳。棄吏出家,五代時於杭州永明寺,倡導禪淨兼修,發揚「淨土思想」,圓寂後賜號「智覺禪師」。
(7) 渾崙:同「囫圇」、「渾淪」。指整個的,完整的。〔參考資料〕 《朱子語類.卷一二四.陸氏》而今不欲窮理則已,若欲窮理,如何不在讀書講論?今學者有幾個理會得章句?也只是渾淪吞棗,終不成又學他,於章句外別撰一個物事,與他鬥。
|
小康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省所倡導消滅貧窮的計畫。包括輔導貧民生產、就業、教育、訓練以及對老弱殘障等無生產能力者,給予適當救助等。此計畫的基本精神為發揮政府及民間力量,動員社會資源,激發貧民自強意識,以促進社會的安和樂利。
|
席不及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熏黑。突,灶突,即砌在灶上的煙囪。
(4) 墨子:墨翟(西元前501∼前416),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現存有《墨子》一書,是墨家思想的代表。
(5) 無煖席:沒有因久坐而溫暖的席子。形容人奔波忙碌,汲汲於行道。煖,通「暖」。
(6) 聖人:指上文伊尹、呂望、百里奚、管仲、孔子、墨子。
(7) 不高山,不廣河:不以山為高,不以河為廣。表示不會因山高河廣而絕行道之念。
(8) 干:營求、求取。〔參考資料〕 漢.班固〈答賓戲〉(據《文選.卷四五.設論》引)蓋聞聖人有一定之論,烈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
道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宋儒所倡的性命義理之學。參見「理學」條。
|
罪不容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罪不容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
三階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朝僧人信行禪師所創立的佛教宗派,流行於隋唐二代。三階教將佛法依時、處、人各分為三階。時的三階指佛滅後初五百年為第一階,次五百年為第二階,其後為第三階;處的三階是淨土世界為第一階,凡聖三乘共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二階,只有凡夫眾生所住的五濁世界為第三階;人的三階是最利根一乘為第一階,數利根正見成就的三乘為第二階,執持顛倒見的眾生是第三階。本宗派即依此立名。三階教認為斯時、斯處、斯人都是第三階,不易解脫;其修行主張以苦行、忍辱為主,在路上見人不論男女,一概禮拜,提倡布施,死後林葬。反對禮敬佛像及念阿彌陀佛。與當時佛教理論和修行方法很不協調。隋開皇二十年、武周證聖元年、聖曆三年、唐開元十三年都曾詔令禁止該教。終唐之世,遂無所聞。近世敦煌殘卷出土,此宗教義始復為世人所知。也稱為「普法宗」、「第三階宗」、「三階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