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9 ms
共 10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春秋筆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作《春秋》,記事或詳、或略,或書、或不書,皆有微言大義寓於其間。故後世稱論事衡人嚴於褒貶者為得「春秋筆削」之旨。
|
先意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等父母表明意願,就能事先順應他的心意去做。語出《禮記.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後泛指能揣測他人心意而加以迎合。也作「先意承旨」。
|
夤緣攀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攀附權貴,拉攏關係。《明史.卷一六八.尹直傳》:「給事中宋琮及御史許斌言直自初為侍郎以至入閣,夤緣攀附,皆取中旨。」
|
歸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男子外出後,返家歸省父母。《舊五代史.卷三四.唐書.莊宗本紀八》:「將士經年離隔父母,不取敕旨歸寧,上貽聖憂,追悔何及!」
|
序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陳述作品主旨、寫作過程,或他人對著作的介紹評述。《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就把在胡家聽的這一席話敷衍起來,做了個序文在上。」也作「序言」。
|
隔靴抓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隔靴搔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隔靴搔癢」指隔著靴子抓癢,這種做法總是難以搔到癢處,所以這句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不切實際,未能掌握要點。這應是從生活體驗衍生的成語。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問:『圓明湛寂非師旨,學人因底卻勿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這段話大概的意思是說,有位僧人向法寶大師請示問題,在問答終了時,大師便問僧人都弄明白了嗎?僧人以「識性無根」回答。大師認為這位僧人並未洞澈領悟,所以說他:「隔靴搔癢。」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法》也有「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的說法,是指詩歌的作法...
|
棒喝當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當頭棒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僧臨濟義玄禪師,曹州南華人。早年跟從黃檗希運禪師出家,曾經三次向黃檗請教說:「什麼是佛法的大意?」結果三次都遭到棒打,於是認為「自恨障緣,不得深旨」,而向黃檗告辭,黃檗就指點他到高安灘頭請教大愚禪師。臨濟見到大愚後就告訴他三次發問三次被打的經過,並且問:「我是不是犯了什麼過錯?」大愚就說:「黃檗只是好心的想幫你領悟佛法大意,你怎麼反而在尋找自己有沒有過錯?」臨濟聽了當下立即開悟,也因為他是這樣悟出佛法的,所以他後來在鎮州建立臨濟禪院,創立了禪宗五大宗之一的臨濟宗,就以「棒」、「喝」的方式來啟發弟子開悟佛法。「喝」的施用是臨濟自創的,他開悟後回到黃檗...
|
阮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周莊為楷模,官至步兵校尉。」《文心雕龍》:「正始明道,詩雜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淺。惟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說明了阮籍和嵇康是為正始文學的兩 位代表性詩人。《鍾嶸《詩品》置阮籍詩於上品,評曰:「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參考資料:錢念孫《中國文學史》、維基百科
|
立賢無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舉賢人不拘一格。如:「為政用人的第一要務是立賢無方,唯才是用。」《孟子.離婁下》:「禹惡旨酒而好善言,湯執中立賢無方。」明.劉若愚《酌中志.卷一六.內府衙門職掌》:「柄政當朝,立賢無方。」
|
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烤熟的食物。《文選.枚乘.七發》:「旨酒嘉肴,羞炰膾炙,以御賓客。」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