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坐懷不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魯國柳下惠夜宿城門,遇一來不及進城回家的女子,柳下惠恐女子受凍,使其坐己懷中,以衣裹之,而整夜無不規矩的舉動。#典出《詩經.小雅.巷伯》漢.毛亨傳。後用「坐懷不亂」形容男子行事端正,雖與女子同處而不淫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3.14159,而此無限小數將以希臘字母π來表示。(註1) π的演進歷史上巴比倫人曾利用三又八分之一來表示圓周率,而埃及人則是利用九分之十六的平方,也就是256/81來表示,而中國人起出是利用3來表示圓周率,直到西元400多年,才發現圓周率的範圍為:3.1415926~3.1415927。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利用電腦的運算,才漸漸將圓周率取得更為精確的近似值,從一開始的位數808位,到美國算出2037位等等歷史發展後,至今日本已算出1600萬位數。(註2) 圓周公式在完成上述活動後,除了發現圓周率外,也可進一部探討直徑與...
打草驚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樣。他越想越感到事態嚴重,越想越覺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繼續控告下去,馬上就會控告到自己頭上了,這樣一來,朝廷知道了實情,查清了自己在當塗縣的胡作非為,自己豈不是要大禍臨頭!王魯想著想著,驚恐的心怎麼也安靜不下來,他不由自主地用顫抖的手拿筆在案卷上寫下了他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汝雖打草,吾已驚蛇。”寫罷,他手一松,癱坐在椅子上,筆也掉到地上去了。   解釋 比喻做事洩密而驚動對方。 詞意 相似:操之過急、因小失大相反:欲擒故縱 例句 警方沒有向媒體透漏這次的逮捕行動,是為了不打草驚蛇。 
一舉兩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一種舉動同時兼收兩利。《晉書.卷五一.束晳傳》:「一舉兩得,外實內寬,增廣窮人之業,以闢西郊之田,此又農事之大益也。」《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伯牙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里,一舉兩得。」也作「一舉兩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工夫。如:「用功」、「練功」。唐.韓愈〈答殷侍御書〉:「一來應舉,事隨日生,雖欲加功,竟無其暇。」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以身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他捉拿歸案。這貪官入獄後,沒幾天就一病身亡。接著,王尊又懲辦了一批罪行嚴重而又沒有悔改的豪強。這樣一來,安定郡開始太平起來。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違法亂紀、作奸犯科 相反詞廉潔奉公、以身作則 5.例句我們每個公民都要奉公守法,不要以身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房舍、住所。如:「公館」、「別館」、「行館」。《文選.潘岳.懷舊賦》:「今九載而一來,空館閴其無人。」
名不副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就是孔子強調要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成功。在所引典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篡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相印章,這樣才能名副其實。後來「名不副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出現「名不副實」的書證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自食其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記載,漢文帝時,賈誼見到人民紛紛棄農從商,擔心將來造成糧食不足的問題,於是向文帝力陳農業是立國的根本,朝廷應當鼓勵人民從事農耕,使每個人都能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讓那些從事工、商等末技及游蕩不務正業的人從事耕種,這麼一來就會有充足的存糧,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富強安寧,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生活在危懼之中。漢文帝聽取賈誼的建議,就開闢籍田親自耕種,勸導人民務農。「自食其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憑藉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