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磚瓦、屎溺。東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原來的狀態。如:「復原」、「光復」、「收復」、「恢復」、「康復」。
再、又。如:「復活」、「舊疾復發」、「去而復返」、「死灰復燃」。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函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便、草率。如:「一絲不苟」、「不苟言笑」、「不敢苟同」。
姑且、暫且。如:「苟安」、「苟全」、「苟活」、「苟延殘喘」。
假如。如:「苟非其人」、「苟若有之」。
苟且:A>只顧眼前,得過且過。如:「苟且偷生」。B>胡亂之事。如:「男女苟且」。C>敷衍了事。如:「因循苟且」。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王讓樂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寧俞一聽就知道。這是周天子對諸侯恩賜、褒獎時的宴樂。為此,他在席間不作任何答謝之辭。文王對寧俞在席間表示沉默不理解。宴飲完畢後,命人私下詢問他是什麼原因。寧俞回答說:「當年諸侯以周天子對敵人的憤恨為同恨,所以為天子獻上戰功。天子為了酬謝諸侯,在酒宴中賜彤弓, 賦《湛露》,這是應該的。但如今我們衛國來到魯國表示友好,大王學天子賜諸侯的禮節,也命樂工演唱《湛露》和《彤弓》。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沉默不言了。」 「敵愾」這個詞就來源寧俞說的話。 四、相似相反詞 1. 相似詞戮力同心合力攻敵2....
事半功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èi釋義︰猶「事半功倍」。見「事半功倍」條。 01.南朝梁.釋僧祐〈釋迦序〉:「今鈔集眾經,述而不作,庶脫尋訪,力半功倍。」 參考詞語︰力省功倍注音︰ㄌ|ˋ ㄕㄥˇ ㄍㄨㄥ ㄅㄟˋ漢語拼音︰lì shěng gōng bèi釋義︰猶「事半功倍」。見「事半功倍」條。 01.唐.王績〈答馮子華處士書〉:「近復有人見贈五品地黃酒方,及種薯蕷、枸杞等法,用之有妙,力省功倍。」 參考詞語︰功倍事半注音︰ㄍㄨㄥ ㄅㄟˋ ㄕˋ ㄅㄢˋ漢語拼音︰gōng bèi shì bàn釋義︰即「事半功倍」。見「事半功倍」條。 01.宋.彭龜年〈送張少卿知漢州用漢字韻〉詩:「願言堅晚節,功倍事則半。」 參考詞語...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左傳.成公八年》晉1>欒書2>侵蔡3>,遂侵楚4>,獲申驪5>。楚師之還也,晉侵沈6>,獲沈子揖初7>,從知、范、韓8>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 〔注解〕 (1) 晉:春秋時國名,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欒書: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欒,音ㄌㄨㄢˊ。 (3) 蔡:春秋時國名,約位於今河南省新蔡、上蔡、汝南一帶。 (4)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不必定要如數,難道老爺在外頭,不作一點打算不成?如今弄多少是多少,也只好是集腋成裘了。」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霍筠》:「老奴豈不作如是想,第恐行將就木,不克見此榮華耳。」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ǎi釋義︰猶「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01.唐.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迴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參考詞語︰倒海排山注音︰ㄉㄠˇ ㄏㄞˇ ㄆㄞˊ ㄕㄢ漢語拼音︰dǎo hǎi pái shān釋義︰即「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01.元.方回〈送丘正之海鹽州教授〉詩二首之二:「去年七月朔風潮,倒海排山蜃鱷驕。」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纔罷。倩何人與問,雷鳴瓦釜,甚黃鍾啞。」 02.清.顧炎武〈與歸莊手札〉七首之四:「予將守口如瓶,不作雷鳴之瓦釜矣。」 參考詞語︰瓦缶雷鳴注音︰ㄨㄚˇ ㄈㄡˇ ㄌㄟˊ ㄇ|ㄥˊ漢語拼音︰wǎ fǒu léi míng釋義︰缶,腹大口小的瓦器。「瓦缶雷鳴」即「瓦釜雷鳴」。見「瓦釜雷鳴」條。 01.清.李漁〈與孫宇臺毛稚黃二好友〉:「謂弟《一家言》之初集大噪海內,(真是瓦缶雷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