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高無上的。通「太」、「泰」。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私下。用來謙指自己見解的不確定。《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
玩物喪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旅獒》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不役耳目1>,百度2>惟貞3>。玩人喪德4>,玩物喪志5>。志以道寧,言以道接。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注解〕 (1) 役耳目:被耳目所奴役,指沉溺於聲色娛樂。 (2) 百度:百事的節度。 (3) 貞:正。 (4) 玩人喪德:玩弄他人以致喪失了做人的道德。 (5) 玩物喪志:一味玩賞珍奇異品,因而喪失了原有的壯志。
見獵心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愛好的事情,便心情愉悅而躍躍欲試;也單指見到喜愛事物而心中欣喜。如《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公子何不作一番我看,或者我見獵心喜,竟領會得一兩件也不見得。」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磚瓦、屎溺。東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愈肥。因此,當獲問這個問題時,市場管理員回答說:『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明顯。』」莊子用這個例子做比喻,主要是要讓東郭子了解:「道」是無所不在的,愈是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求,就愈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每下愈況」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後來用於比喻情況愈來愈壞。要了...
安貧樂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火燒熔物質,去除雜質使其成分更純。如:「煉鋼」、「煉油」、「煉鐵」。
用火熬製。如:「提煉」、「煉乳」、「煉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和諧、和平。如:「促進世界大同」。《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補償。同「賠」。宋.蘇軾〈重遊終南子由以詩見寄次韻〉:「懶不作詩君錯料,舊逋應許過時陪。」
喋喋不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守口如瓶、張口結舌、默不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