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雷霆萬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賈山〈至言〉(據《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賈山》引)昔者夏商之季世,雖關龍逢、箕子、比干之賢,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時,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芻蕘採薪之人皆得盡其力,此周之所以興也。故地之美者善養禾,君之仁者善養士。雷霆1>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2>之所壓,無不糜滅3>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勢重,非特萬鈞也。開道而求諫,和顏色而受之,用其言而顯其身,士猶恐懼而不敢自盡,又乃況於縱欲恣行暴虐,惡聞其過乎!震之以威,壓之以重,則雖有堯舜之智,孟賁之勇,豈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則人主不得聞其過失矣;弗聞,則社稷危矣。 〔注解〕 (1) 雷霆:暴雷、霹靂。 (2) 萬鈞:形容重量或力量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畏、害怕。《論語.子罕》:「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見義勇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且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強調「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曾說︰「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說,仁者重視正道而輕忽生命,見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會勇於實行。又說「勇者不懼」,即是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稱為勇敢,只是一個怯懦的人。後來「見義勇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膽量的、力氣大的。如:「英勇」、「勇氣」、「勇士」。《論語.憲問》:「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面紅耳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做得?後人因孔子不許他以仁,便以二子之事為未足道,此卻不可。須當思二子所為如此高絕,而聖人不許之以仁者,因如何未足以盡仁。就此處子細看,便見得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體段實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 〔注解〕 (1) 子文:鬥穀於菟(ㄨ ㄊㄨˊ),鬥為其姓,穀於菟為其名,字子文,春秋時楚國公族,生卒年不詳。楚成王時為令尹,凡二十八年,勤於國政,雖三仕三已,喜怒不形於色,孔子謂之忠。 (2) 三仕三已:三次任職為官,又三次被免職罷官。 (3) 慍:音ㄩㄣˋ,怨恨。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荀子.議兵》陳囂問孫卿子曰:「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孫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是以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1>,德盛於此,施及四極2>。《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此之謂也。」 〔注解〕 (1) 遠邇來服:遠處和近處的人都來歸服。邇,音ㄦˇ,近處、眼前。 ...
當務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知者1>,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注解〕 (1) 知者:智者。知,音ㄓˋ,同「智」。
心驚膽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心驚膽懾注音︰ㄒ|ㄣ ㄐ|ㄥ ㄉㄢˇ ㄓㄜˊ漢語拼音︰xīn jīng dǎn zhé釋義︰猶「心驚膽戰」。見「心驚膽戰」條。 01.《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遣懷中履孝,道廣德新,令力義虧仁者心驚膽懾。」 02.明.孫梅錫《琴心記.第一○齣》:「一聲樹拉,一聲樹拉,不覺心驚膽懾。」 參考詞語︰心搖膽戰注音︰ㄒ|ㄣ |ㄠˊ ㄉㄢˇ ㄓㄢˋ漢語拼音︰xīn yáo dǎn zhàn釋義︰猶「心驚膽戰」。見「心驚膽戰」條。 01.宋.袁燮〈書贈吳定夫〉:「今士大夫義不勝利,公不勝私,惟知剝民脂膏以自封靡,一旦聞金革之事,則心搖膽戰,口出寒液。」 參考詞...
應運而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命或時勢而降生。唐.王勃〈益州夫子廟碑〉:「大哉神聖,與時回薄,應運而生,繼天而作。」《紅樓夢》第二回:「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也作「應運而起」、「應運而出」。
反求諸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孟子.公孫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扑鬘配命,自求多福。』」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