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4.07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五:「今人皆謂臨、摹為一體,殊不知臨之與摹,迥然不同。」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明.唐順之〈答俞教諭書〉:「但古人於藝,以為聚精會神,極深研幾之實;而今人於藝,則以為溺心玩物,爭能好勝之具。」
切膚之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為深刻難忘的感受與經驗,如《聊齋志異.卷七.冤獄》:「受萬罪於公門,竟屬切膚之痛。」便是這個意思。今人或誤解「切近」之「切」,為「切割」之「切」義。若作切割解,切音ㄑㄧㄝ,「切膚之痛」就變成指切割肌膚的痛。
山高水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高水長」的意思有兩層,第一層是「山很高,水很長」,形容多所阻礙,例如唐代劉禹錫〈望賦〉中寫到「龍門不見兮雲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句中的「喬木」指故鄉,「山高水長」是指路途遙遠,多所阻隔。劉禹錫寫下這篇賦的時候,正在被貶中,遙望京都,雲霧迷漫;眺望故里,卻山高水長,未知在何處。 + 「山高水長」的第二層意思如宋代范仲淹〈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裡面有幾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正是用「山高水長」來比喻人品高潔,垂範久遠。今日這個成語的用法,多偏用在第二個層次,或者引申比喻情誼或恩德深厚。今人亦見直接使用詞面的意思,把「山高水長」用來形容山水景色秀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汲水而挖掘的深洞。如:「水井」、「枯井」。《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雷霆萬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賈山〈至言〉(據《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賈山》引)昔者夏商之季世,雖關龍逢、箕子、比干之賢,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時,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芻蕘採薪之人皆得盡其力,此周之所以興也。故地之美者善養禾,君之仁者善養士。雷霆1>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2>之所壓,無不糜滅3>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勢重,非特萬鈞也。開道而求諫,和顏色而受之,用其言而顯其身,士猶恐懼而不敢自盡,又乃況於縱欲恣行暴虐,惡聞其過乎!震之以威,壓之以重,則雖有堯舜之智,孟賁之勇,豈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則人主不得聞其過失矣;弗聞,則社稷危矣。 〔注解〕 (1) 雷霆:暴雷、霹靂。 (2) 萬鈞:形容重量或力量甚...
隔靴搔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餘一線路在。」 02.《通俗常言疏證.言語.隔靴抓癢》引《詩話總龜》:「詩不著題,如隔靴抓癢。今人以言不著力者,亦謂之隔靴抓癢。」 參考詞語︰隔靴搔痒注音︰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ㄤˇ漢語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釋義︰「痒」同「癢」。「隔靴搔痒」即「隔靴搔癢」。見「隔靴搔癢」條。 01.《五燈會元.卷八.康山契穩禪師》:「(康山契穩法寶禪師)曰:『恁麼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痒。』」 02.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 參考詞語︰隔靴抓痒注音︰ㄍㄜˊ ㄒㄩㄝ ㄓㄨㄚ |ㄤˇ漢語拼音︰gé xuē zhuā yǎng釋義︰「痒」同「癢」。...
氣象萬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據《范文正公集.卷七》引)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1>勝狀2>,在洞庭3>一湖,銜4>遠山,吞5>長江,浩浩湯湯6>,橫無際涯7>,朝暉8>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注解〕 (1) 巴陵:即巴陵郡。春秋戰國時楚地,劉宋時置巴陵郡,後改稱岳州,即今湖南省岳陽縣。 (2) 勝狀:美好的景致。 (3) 洞庭:即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長江的南側,納湘、資、沅、澧四水,有松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載錄。如:「登記」、「附記」。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翻雲覆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杜甫〈貧交行〉(據《全唐詩.卷二一六.杜甫》引)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1>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注解〕 (1) 管鮑:管夷吾與鮑叔牙。管夷吾(?∼西元前644),字仲,春秋齊國潁上人。初事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鮑叔牙,春秋齊大夫,生卒年不詳。少與管仲友善,知管仲賢而貧,分財多與。後鮑叔牙事齊桓公,管仲事公子糾,公子糾死,管仲囚,鮑叔牙乃薦管仲於桓公,佐桓公成霸業。世多稱其知人而篤於友誼。鮑,音ㄅㄠ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