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氣急敗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忽見那些逃回軍士,氣急敗壞,跑回營來。」 在這幾個例證中,「氣急敗壞」都是用來形容狼狽慌張的樣子,但今人在使用這個成語時,亦有用於形容惱怒的樣子,如:「他前來請求幫助,不料被拒,於是氣急敗壞地走了。」就是這個意思。
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古今人下筆,往往不謀而合。」
面紅耳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緊張、焦急、害羞等而滿臉發紅的樣子。
一氣呵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近體中.七言》〈黃鶴樓〉、〈鬱金堂〉皆順流直下,故世共推之,然二作興會適超而體裁未密,丰神故美而結撰非艱,若「風急天高」1>,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若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於對者;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髮不差,而建瓴走阪之勢,如百川東注於尾閭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真曠代之作也,然非初學士所當究心,亦匪淺識所能共賞。 〔注解〕 (1) 風急天高:指唐代杜甫所作之〈登高〉詩,其首句為「風急天高猿嘯哀」。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釋。鄭振鐸認為《毛詩序》最大的壞處在於穿鑿附會鄭振鐸引用《朱子語類》卷八十之說:“大率古人作詩,與今人作詩一般。其間亦自有感物道情,吟詠情性。幾時盡是譏刺他人。衹緣序者立例,篇篇要作美刺說,將詩人意思穿鑿壞了。”。清朝力主恢復毛、鄭之學,閻若璩作《毛朱詩說》,毛奇齡作《白鷺洲主客說詩》,陳啓源作《毛詩稽古編》,用意在否定朱熹之《詩集傳》。段玉裁寫《毛詩故訓傳》,孫燾寫《毛詩說》,用意在否定鄭玄之說。再者,皮錫瑞作《詩經通論》,王先謙作《詩三家集疏》又進一步否定毛詩之說,要回復到齊、魯、韓三家詩義。 評價與影響 《詩經...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祇是如今人心不古,你若帶在身上,大家必譁以為怪,只好通權達變,放在手下備用罷。」
難兄難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才德相當,難分高下。後世轉而用於諷刺兩人同樣差勁,表現差不多。以上兩個意義的「難」都要讀成ㄋㄢˊ。今人則把「難」讀成ㄋㄢˋ,多用以形容同處困境、共同患難的朋友。
畏首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朱子語類.卷二九.論語.公冶長下》:「若今人恁地畏首畏尾,瞻前顧後,粘手惹腳,如何做得事成!」
餘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留的風韻。宋.歐陽修〈硯山亭記〉:「止於流風餘韻,藹然被於江漢之間者,至今人猶思之。」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陸隴其〈呻吟語序〉:「吾見今人之病多矣,能知其病者有幾?……方且揚揚自得,以為快意。所以揚其波而助其燄者,無所不為,此和扁所以望而卻步也。使能呻吟如先生,庶幾其有瘳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