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國公民教育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對公民教育的重視,受凱紳史坦納(Georg Kerschensteiner, 1854~1932)職業陶冶說與斯普朗格(Eduard Spranger, 1882~1963)文化陶冶說思想的影響。凱氏主張從手工勞作教育中培養公民道德,使其養成獨立、自由和道德的人格,並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義務感。斯氏則主張以文化陶冶培養國民道德,包括倫理制度的建立,個人精神的修養,以及對國家具有責任感與榮譽心。今日德國所實施的公民教育,仍然延續其歷史傳統,不過已逐漸演變朝向民主政治教育發展。詹棟樑於民國七十三(1984)年在[西德的公民教育]一文中,將德國的公民教育目標歸納為三方面:
1. ... |
公民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發展」一詞包含社會的文化歷程,提供兒童獲得公民知覺、價值和行為。此理論於一九八七年,由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葛羅斯(R.E. Gross)和德克薩斯大學戴尼遜(T.L. Dynneson)提出,在說明學生獲得公民價值和行為的歷程及其影響因素。影響學生公民發展的來源有兩類:一類包括父母、朋友、教師、兄弟姊妹、宗教領袖、傳播媒體、大家庭成員、輔導人員、學校行政人員、課外活動、其他學生和教練等;一類為文化環境、社區環境、家庭環境、個人環境、學校環境等。
公民發展理論確認由美國社會所顯現出來的公民發展歷程最重要的六個階段,建立在重要的社會關係基礎上,而此種社會關係乃得自美國社會情境... |
葛羅斯與戴尼遜公民教學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八三年,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葛羅斯(Richard E. Gross)和德克薩斯大學教授戴尼遜(T.L. Dynneson),根據二十年來美國中小學社會學科文獻,分析公民教育的教學方法,試驗性地辨識出八種學校已經在實施的教學方法,其後稱為葛羅斯與戴尼遜公民教學方法,並成為一連串評估公民教育在社會學科的地位的基礎。
此八種公民教學方法如下: 1.說服社會化與灌輸的方法。此法即基於假設:兒童需要被教以其社會與文化可覺察的規範與價值。 2.當代課題與現行事件方法。此法即基於假設:為使學生成為有效能與關懷的公民,學生必須參與研究當代的重要課題。 |
公民教育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教育規準」因文化背景與時空因素等的不同,難有一致的共識。依歐陽教於民國七十二年(1983)在〔公民教育與公民灌輸〕一文中,提出評斷公民教育內涵的適切性,可視為公民教育規準的參考,即:
1.民主國策:公民教育政治社會化的理論與過程、方法與成果,都要遵循民主哲學的法治理想,在我國就是民族、民權與民生的三民主義國策理想,如此公民教育內容才不致於偏枯。2.認知識見:公民教育內涵如果牽涉知識真理的探討,必須遵循科學求真的原則,是是非非,不可非是是非;尤其要注重真理事實或知識原則的結構,如此才易於了解活用,而不流為瑣碎事實的記憶材料。3.價值適切:公民教育內涵如果牽涉價值的知與行,必須... |
公民德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德性是指社會中的成員為促使公共事務順利運作,以及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所表現的行為和態度。
|
公民基本智慧技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基本智慧技巧指在民主社會中,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技巧;主要的是保留學得的重要知識,和應用知識做決定,尤其是用於社會與政治方面的決定,因而需要整體的運用技巧,得到運用的效果。
重要的公民基本技巧有八項,如下: 1.識別並估計問題與衝突的關鍵所在,包括價值衡量在內;2.選擇有關問題及解決方法,運用邏輯判斷並參照直接經驗和已有的知識;3.從各方面考慮問題,把握問題的真正關鍵;4.預測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可能結果;5.針對衝突的事實,從正反兩面做合理的判斷;6.與持相反觀點的人溝通的技巧;7.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以在政治方面可行、且可能打破僵局為旨;8.運用政治影響力,使問題... |
〔現代美國十二公民主義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代美國十二公民主義表〕係列舉十二項公民價值,作為中小學與大學公民教育目標。一九八○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授巴茲(R. Freeman Butts)為復甦學校公民教育,乃提出〔民主公民價值十誡〕(A Decalogue of Democratic Civic Values)作為知性建構,引導學校公民教育計畫的發展,且刺激公民學習的復甦。其後於一九八一年,加州歷史與社會科學建構委員會(the State of California Framework Committee on History/ Social Science)增列「真理」(truth)和「尊重財產權」(respect...
|
英國公民教育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公民教育大體上包括:(1)以宗教教育為公民道德教育之基礎;(2)以培養民主社會之人格特質為公民教育之主要目標,透過人文及社會學科、非正式道德教育活動實施之。
宗教教育的實施,依據一九四四年〔巴特勒教育法案〕(Butler Education Act of 1944)的規定,由各地教育行政機關召集國教及其他教派之代表、教師等組成委員會,負責編纂協定協議大綱(agreed syllabus),並訂定教材內容綱要。之後,英國政府曾多次組織委員會,修訂教案綱要,以配合社會變遷的需要。今日英國宗教教育的內容,已日趨世俗化,不再侷限於宗教教義。其目的在促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了解良好的... |
公民抗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民抗命」是指人民的公開、非暴力、依照良知而作的政治性反抗法律或行政的行為;原因在法律條文不合正義,或行政措施違反民意,公民群集表示不願遵從的行動。
最具體的公民抗命的例子是甘地(M.K. Gandhi)在二次大戰前後在印度所領導的不合作運動。他為了爭取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發起不遵守英國統治的運動。其所宣示的是印度人拒買英國貨、拒絕繳稅、不將錢存入英人所開的銀行、並拒服公職。甘地只是據理呼籲,是公民抗命的最佳範例。在理論中,思想家們對公民抗命的定義並不一致。有人認為公民抗命不合法,因藐視現存的法律故視為違抗行為。有人認為公民抗命既是非暴力的,並未違反法令... |
網路公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公民〞一字衍生而來,用以指使用網路資源者,意含使用者對網路的責任和參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