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常常開不了口。例如:心不甘情不願地難以回絕朋友的借錢;或室友的錄音機吵到自己的專心讀書準備考試,卻又不好意思吭聲,只有滿肚子的悶氣。自我肯定訓練的過程是:真實的敘述、誠懇的表達、合理的聲明、明智的果決,坦誠地表明自己的主張。自我肯定訓練可以說是改變個人性格的重要措施,它所運用的原理仍屬行為改變的過程,但是含有相當多的認知成份。自我教導訓練自我教導訓練是當事人教導自己應付焦慮、痛苦、恐怖的不利情境,面對現實,積極的看法。自我教導的語氣,常是自我支持、自我勉勵的話。例如:在恐怖情境中,自言自語:「不要怕,要冷靜」;學開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肢體稍上提移。如:「欠身」。《紅樓夢》第九七回:「那黛玉卻又把身子欠起,紫鵑只得兩隻手來扶著他。」
歌舞昇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唱歌跳舞。形容一片熱鬧繁榮的太平景象。《孽海花》第六回:「一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卻又個個興高采烈,歌舞昇平起來。」也作「歌舞太平」。
緩不濟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或辦法太慢,不能有效處理好急事。《糊塗世界》卷六:「佘念祖看看還差個八百多兩銀子,沒有法子想,要變賣東西,卻又緩不濟急。」
似曾相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所見的人、事、物感覺熟悉,卻又不真切。[例]他對這裡的景物好像似曾相識,但又不記得何時曾經來過。
一五一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本本地說出來。如所引典源《水滸傳》第二四回中,武大臥病在床,又發現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姦情,十分生氣,卻又莫可奈何,便告誡潘金蓮,她應該善盡妻子的責任,照顧他的病情,否則等他的兄弟武松回來,一定不會善罷干休。潘金蓮聽了,也沒有回應武大,就去找西門慶和王婆,把武大說的話,一五一十地全部告訴他們,以商量對策。在《紅樓夢》第六九回:「鳳姐聽說,笑著忙跪下,將尤氏那邊所編之話,一五一十,細細的說了一遍。」也是同樣的用法。後來「一五一十」被用來比喻把事情從頭至尾詳細說出,無所遺漏。
明知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鏡花緣》第六一回:「此物既與人無益,為何令尊伯伯卻又栽這許多?豈非明知故犯麼?」
汗馬功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結果就會使得人民遭受窮困。如此一來,人民怎麼會甘心為國效力呢?後來「汗馬功勞」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征戰的功勞,亦泛指一般的功勞。
骨瘦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三俠五義》第六二回:「莊致和見那道人骨瘦如柴,彷彿才病起來的模樣,卻又目光如電,炯炯有神,聲音洪亮,另有一番別樣的精神。」
螳螂捕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隨侍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他便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後面要抓牠。同樣的,螳螂忙著捕蟬,也不知道身後有隻黃雀要吃牠。黃雀則是伸著脖子要啄螳螂,也不知道我在樹下準備把牠射下。牠們三個都只顧眼前的利益,完全無暇顧及身後的危險。」吳王聽了,警覺到有許多國家正對吳國虎視眈眈,恐怕會利用吳國專力伐楚時乘隙進攻,於是便打消攻楚的念頭。由於這個故事,於是有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成語,與單用「螳螂捕蟬」一語同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