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4.31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冰消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止剩得拜住一個不死,卻又被西臺追贓入官。家業不勾賠償,真個轉眼間冰消瓦解,家破人亡。」
相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相遇。《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必要先去,所以告假去了。正不知仁兄卻又到此,可不兩相左了。」
欲言又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吞吞吐吐,想說卻又不說。如:「看她欲言又止,似有無限煩憂。」
升堂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路是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他富於政治長才,名列孔門四科中的政事科。子路的個性輕率衝動,好逞血氣之勇,卻又感情真摯,事親至孝。所以孔子對這位弟子的個性是又喜愛、又責備。有次子路彈瑟,被孔子聽到了,孔子覺得樂音中充滿了肅殺之氣,聽來很不祥和,就不太高興地說:「子由彈瑟,不合雅頌,為什麼會出自我的門下?」孔子對子路的批評傳到其他弟子耳中,以為孔子不喜歡子路,對待子路不免輕蔑起來。孔子知道後,又說道:「仲由的學問啊,已經有相當的成就,只是還沒有達到最精奧的境地。就好像一個人從外頭進到屋子裡,雖然登上了大廳,但尚未進入內室。」後來「升堂入室」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學問或技藝循序漸進,而達到高...
委決不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遲疑不能決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承寵召過來,卻又屢屢相覷,卻像有些委決不下的事,是什麼緣故?」《儒林外史》第七回:「一會同幕客們喫酒,心裡只將這件事委決不下。」
發現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技能,才能主動從事發現學習,故不適用於小學中低年級。在自行探索問題答案時,往往會因遭遇疑難求助教師卻又不得要領時感到氣餒,以致減低了求知的動機。團體中智優者的表現往往對思想緩慢者造成極大精神壓力,而不利於後者將來的學習。團體討論常被少數能言善道的學生所壟斷,其他兒童則無法由此獲得學習效益。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發現式教學法英文關鍵字: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參考資料林怡綺(2007)。不同層次發現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網路虛擬恐龍館的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
格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文的格律聲調。亦泛指作品的藝術風格。《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緊慢按宮商,吐玉噴珠;輕重疾徐依格調,鏗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寫的最好,卻又不肯學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創出來的格調,由著筆性寫了去。」
正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正派,謹守規矩。《初刻拍案驚奇》卷六:「美名一時無比,卻又資性貞淑,言笑不苟,極是一個有正經的婦人。」《儒林外史》第三回:「比如我這行事裡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妝大?」
易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而《易經》的「經」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為《五經》。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歷史 傳統的說法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
後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世子孫。《書經.微子之命》:「功加于時,德垂後裔。」也稱為「後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