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支吾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張尚瑗《三傳折諸.左傳.卷二六》:「《荀子》誤于孔丘相之說,而遂謂孔子為魯相。……《史記》世家從而增益之,謂由大司寇攝行相事,曰攝者,亦知孔子之未嘗為卿,而支吾其詞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憐憫。如:「體恤」、「憐恤」。唐.沈佺期〈移禁司刑〉詩:「司寇宜哀獄,臺庭幸恤辜。」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之:往。 (3) 汒:音ㄇㄤˊ,同「茫」。模糊、茫然。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6) 軌躅: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前人的遺範。躅,音ㄓㄨˊ。 (7) 顏、閔:顏回(西元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閔子騫(西元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回同列德行科。 (8) 極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頒布、公布。《周禮.秋官.小司寇》:「乃宣布于四方,憲刑禁。」宋.王安石〈原教〉:「藏于府,憲于市。」
折衝尊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尊俎: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泛指宴飲、宴席。俎,音ㄗㄨˇ,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 (4) 折衝:打退敵人攻城的戰車。指拒敵取勝。 (5) 晏子:晏嬰(?∼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齊人。歷事靈公、莊公,相齊景公。尚儉力行,為當時名臣。諡平,史稱為「晏平仲」,後人稱為「晏子」。 (6) 與:音ㄩˋ,參與。〔參考資料〕...
道聽途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道聽塗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開平民教育先河。孔子是一個很嚴謹的學者,對學生品行的要求甚至超過他們在學問上的成就,在《論語.陽貨》中,孔子曾說:「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意思就是說,在道路上聽到的話,如果沒有查證就隨便傳揚出去,有德行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皇侃疏中對這句話加以解釋:「若聽之道路,道路乃即為人傳說,必多謬妄。所以為有德者所棄也。亦自棄其德也。」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對人講述道理,必先鑽研日久,有所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訴訟、打官司。《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弟兄相獄,親戚相忍。」
歌功頌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亦投往齊國,做高昭子的家臣,再由高昭子薦見齊景公,景公愛其才,打算把尼谷的土地頒賜孔子,並欲任孔子為司寇,均為晏平仲所阻撓。孔子深知平仲不能容人,齊國終非久居之地,乃遽反魯國,時定公元年,歲壬辰,孔子四十三歲。因季氏強僭擅權,有臣名叫陽虎,更是作亂專政,所以孔子無心仕途,而退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桃李滿門。  定公九年,任孔子為中都宰,時孔子五十一歲,高才弟子有顏回、閔損、冉有、冉雍、曾點、曾參、顏由、宰予、冉求、言偃、端木賜、仲由、卜商、顓孫師、澹臺滅明、高柴、宓不齊、有若、樊須、公冶亦、原憲、公冶長、南宮韜、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