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71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賢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女子善良且深明大義。《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那劉氏勤儉持家,甚是賢慧,夫妻彼此相安。」《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要娶一個賢慧太太當家,久已說在我肚裡了。」也作「賢惠」。
大聲疾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無名氏〈官場現形記序〉:「而吾輩不畏強禦,不避斧鉞,筆伐口誅,大聲疾呼,卒伸大義於天下。」
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謀而合」原作「不謀而同」,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班彪是班固的父親,為東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漢末王莽篡漢,天下大亂,二十餘歲的班彪避難於天水,依附於反對新莽的隗(ㄨㄟˇ)囂,並藉機對他曉以大義,希望他能歸附漢室。有一次,隗囂問班彪:「以前周王朝崩毀,戰國群雄並起,天下分裂,歷經好幾代才又歸於統一。今天的情況也是如此,不知先生您認為天下將由誰來統一?」班彪便回答道:「漢室之所以衰亡,是因為成帝當年過度借重外戚勢力處理國政,讓王氏家族掌握大權,接下來哀、平二帝在位時間又短,所以才會讓王莽有機可趁。但王莽雖然取得政權,卻沒有獲得民心,天下百姓其實無不盼望能脫離其統治。十幾年來,人心思變,...
腦滿腸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痛史》第二一回:「匹夫但知高官厚祿,養得你腦滿腸肥,那裡懂得這些大義!」
凜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態度正直嚴肅。[例]大義凜然、正氣凜然
尊王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敬王室,排除夷狄。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變古時代篇》:「尊王攘夷,雖春秋大義,而王非唯諾趨伏之可尊,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書名。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倡導。通「倡」。《南史.卷一五.傅亮傳》:「我首唱大義,興復皇室。」
同心協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梁書.卷四五.王僧辯傳》:「討逆賊於咸陽,誅叛子於雲夢,同心協力,克定邦家。」《三國演義》第八一回:「今汝二人亦是昆仲之分,正當同心協力,共報父讎,奈何自相爭競,失其大義。」也作「同心并力」、「同心合力」、「協力同心」。
網開一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藍鼎元〈檄施恩陳祥諭撫杜君英〉:「本鎮哀其愚懵,仰體朝廷好生之德,欲為網開一面,該弁賫斯檄往諭之。自古君臣大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是以作亂之賊,咸膏斧鑕,茍可改過自新,即為彌天大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