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1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楔形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四五年英國人拉雅(Layard)在古亞述帝國國都尼尼微發現,為古代西亞一帶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所知以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為最早使用者。以草莖和木頭為筆,書寫在溼軟的泥磚上,筆畫呈楔狀,像釘頭或箭頭。故也稱為「釘頭文字」、「箭頭文字」。之後的巴比倫人、亞述人、西臺人等又相繼沿用數個世紀。
|
形影相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弔,慰問。形影相弔形容孤獨無依。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形影相弔,五情愧赧。」《文選.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獨立,形影相弔。」也作「形影相顧」。
|
形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六書中的形聲字。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如江、河二字,從水取義,以工、可分標其聲。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類為主,再取其聲組合而成。也稱為「諧聲」、「象聲」。
|
喜怒不形於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怒之情,不表露在臉上。《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
形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貌、模樣。《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凶妖祥。」《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豫讓傳》:「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
2.狀況、情形。《東觀漢記.卷一二.馬嚴傳》:「建初中病,遣功曹史李龔奉章詣闕,帝親召見龔,問疾病形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府尹見這般形狀,心下愈加狐疑,卻是免不得體面,喝叫打著。」
3.形容、描述。明.李贄〈解經文〉:「其為昏擾擾相,殆不容以言語形狀之矣。」
|
形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容顏、容貌。《管子.內業》:「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於形容,見於膚色。」《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頭戴孝巾,身穿白布衣服,腳下芒鞋,形容悲戚,眼下許多淚痕。」
2.事物呈現出的形式、狀態。《詩經.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晉書.卷七七.蔡謨傳》:「而此堂塊然獨存,斯誠神靈保祚之徵,然未是大晉盛德之形容,歌頌之所先也。」
3.描述、描寫。元.耶律楚材〈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詩七首之七:「文章氣象難形容,騰龍翥鳳遊秋空。」
4.裝飾、描繪。唐.白居易〈畫彌勒上生幀記〉:「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養之。」
|
鍬形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鍬形蟲(STAG BEETLES)(註3)1.1 種類(註3)1.2 鞘翅目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2 相關教學資源 鍬形蟲(STAG BEETLES)(註3)1. 鍬形蟲的典型特徵,體型非常龐大、體表面平滑、體色多為黑色或是紅褐色。雄蟲的體型比雌蟲大,而且有延伸出去的大型大顎,大顎強而有力,可用來和其他雄蟲競爭,其特殊構造剛好可以夾住對手的前胸邊緣,勝出者就會...
|
形上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的一部門。為英語Metaphysics的意譯。西元前四世紀由亞里斯多德首創,是討論所有事物的共同點及此共同點所具有的特性。研討的對象包括了超物質、超感覺或超現象之物。如:「確定事物的真實本質,是形上學的目的。」也稱為「本體論」、「第一哲學」、「形而上學」、「實體論」。
|
象形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物體形狀所造的文字。如「日」、「月」、「山」等。中國的部分文字與埃及的文字等,均含有象形文字。也稱為「表形文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