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暴斂橫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行斂取財物,徵收賦稅。
|
徵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召集。《後漢書.卷二六.韋彪傳》:「徵集名儒,大定其制。」
2.及齡男子經徵兵檢查合格中籤者,縣(市)政府填發徵集令,限其準時到達指定地點報到入營,稱為「徵集」。
|
變徵之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而悲壯的聲音。《戰國策.燕策三》:「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俺擊筑,荊卿和歌,誠為變徵之聲!」
|
課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收。多就賦稅而言。如:「每年五月,政府依法課徵所得稅。」
|
徵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徵召任用。《魏書.卷九.肅宗紀》:「門才術藝、應於時求者,自別徵引,不在斯例。」《南史.卷七一.儒林列傳.顧越》:「朝廷以臣微涉藝學,遠垂徵引。」
2.引證文獻。如:「徵引詳博」。唐.柳宗元〈與崔連州論石鐘乳書〉:「再獲書辭,辱徵引地理證驗。」
|
徵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召調度。如:「徵調人馬」、「徵調軍隊」。
|
徵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跡象、徵候。如:「國民奮發有為,充滿朝氣,這就是國力強大的徵象。」
2.驗證。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臣聞善談天者,必徵象於人。」唐.羅隱〈解武丁夢〉:「乃用假夢徵象,以活商命。」
|
問題表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題是一種語意的網狀結構,問題表徵是一種語意了解的過程;學生把原有問題的表徵加以編碼,得到一個有意義的內化的表徵加以運用而獲得所要的結果。
早期研究「表徵」的學者,視表徵為存在長期記憶的知識結構體,使歷程得以運用結構內的訊息產生活動。近期研究者則認為表徵也表現在作業記憶中對問題或事件所產生的描述。 在數學中,梅伊爾(R.E. Mayer)將解題分成問題表徵和問題解決二個階段。問題表徵階段指理解問題語意和了解數學結構的階段,又分成問題轉譯和問題整合二個次階段。轉譯階段是指在解題時,轉譯問題中的個別敘述句成為內在的心智表徵,然後再組織有關的訊息成為一個與問題情境一致... |
徵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況、現象。如:「災禍的發生,事前總有一些徵狀。」
|
徵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廷任用平民為官。《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蔡玄傳》:「學通五經,門徒常千人,其著錄者萬六千人,徵辟並不就。」《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在京師裡算著徵辟的旨意到南京去,這時候該是先生來的日子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