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抱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有所懷抱。指志向、理想、願望。《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負大才,要從正途出身,不屑這徵辟。」《紅樓夢》第一回:「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歎。」
大材小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仲蕭何實流亞。」 3.故事 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人,曾拜當時著名的田園詩人劉瞻為師。有一次,劉瞻問他的志向,辛棄疾說:“我要用詞寫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金人南侵後,二十一歲的辛棄疾棄筆從戎,在家鄉組織義軍,配合朝廷的軍隊作戰,打擊南侵的金軍,長期轉戰在大江南北。由於他堅決主張抗金,四十三歲時,被投降派解職,長期閑居,只能“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1203年,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府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第二年春天,宋寧宗要招辛棄疾到京城去,詢問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他的好朋友陸遊知道了,很高興。為他寫了一首...
凌雲壯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凌雲,超越天際的氣勢。壯志,偉大的志向。凌雲壯志比喻高遠的志向。如:「年輕人當有凌雲壯志,以待展翅而飛。」宋.黃機〈鵲橋仙〉詞:「凌雲壯志,垂天健翮,九萬扶搖路穩。」
從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心所欲」原作「從心所欲」,見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論語》一書中。《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述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其弟子自相問答的言語,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為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
有志竟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定志向去做,一定成功。參見「有志者事竟成」條。《鏡花緣》第一○回:「自製白布箭衣一件,誓要殺盡此山猛虎,方肯除去孝衣。果然有志竟成,上月被他打死一個。」
燕雀安知鴻鵠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庸者笑而應曰:『若為庸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比喻庸俗者無法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三國演義》第四回:「『燕雀安知鴻鵠志哉!』汝既拏住我,便當解去請賞,何必多問!」也作「燕雀豈知鴻鵠志」。
情投意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心心相印,同心合意,志同道合,意氣相投反義:同床異夢,格格不入,貌合神離辨似: 「情投意合」及「志同道合」都有彼此雙方極為契合的意思。 「情投意合」側重於感情與心意上的契合;「志同道合」側重於志向與理想上的契合。 情投意合 志同道合 辨似例句 ○ ㄨ 這對情侶~,很快就要結婚了。 ㄨ ○ 小王和小朱~,攜手創業。
四海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以四海比喻四方,泛指全國各處。「四海為家」形容帝業宏大,富有四海,天下一家。#語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後轉用「四海為家」形容志向遠大或比喻人漂泊不定,居無定所。 △「四海一家」
顏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是孔子門生中,最有聰明才智的雖不是顏淵,而當以子貢等人為代表,但顏淵以德行修為取勝。他在與孔子談論志向時,曾說:「願無伐善,無施勞。」。  顏回小於孔子30歲。天資明睿,貧而好學,「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孔子所最愛的學生,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列於孔門德行科,後世稱為復聖。年29髮盡白,32歲卒,孔子哭之慟,曰:「天喪予!天喪予!」葬於曲阜東南20里,其地稱為顏林。 歷代追封追謚  自漢代起,顏淵因為較易查考的關係,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淵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
意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志向,即人類自行決定行為的能力。《抱朴子.外篇.自敘》:「性闇善忘,又少文,意志不專,所識者甚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