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712.3693 ms
共 13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達悟族
瀏覽人次:899
收藏人次:6
蘭嶼-達悟族達悟族(Tao/Tau;亦稱:雅美族/Yami)為台灣原住民的一支,分佈於台東縣東南外海49海裡的蘭嶼島上,人口約三千餘人,善於航海,愛好和平。自古以來與菲律賓巴丹島來往密切,語言可以相通,因此兩地的傳說故事亦十分類似。昔稱雅美族(Yami,1998年正名),這是日本人類學者鳥居龍藏所命名...
|
邵族
瀏覽人次:899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之一。原住日月潭拉魯島(昔稱光華島),日治時期為建設水力發電系統,提升日月潭水位,族人乃移居潭邊,後分布水里鄉、魚池鄉境內。屬父系氏族社會。原被視為平埔族群,於民國九十年正名,成為原住民族一支。
|
撣族
瀏覽人次:881
收藏人次:0
中南半島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緬甸東部,其餘分布在緬甸的克欽邦、泰國等地,少數在中國雲南西南部。操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各村建有寺院,多信仰小乘佛教。撣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甘蔗、豆類等,而珠寶、鍛冶、紡織等手工業發達。村中並有定期的市集。
|
麼些族
瀏覽人次:875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西北及四川金沙江上游地帶。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彞語支。歷史悠久,西元三世紀初,已有摩沙夷居住於今四川鹽源一帶。其生計以農耕為主。間事漁獵。鑄銅手工業相當發達,麗江銅器聞名各地。傳統以女性為家長,財產按母系繼承。信仰東巴教,為一種多神教。崇拜山、水、風、火等自然現象。也稱為「納西族」。
|
泰雅族
瀏覽人次:873
收藏人次:3
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之一。其傳統祖先起源於大霸尖山及瑞岩分布面積廣,主要分布於新北市烏來區,宜蘭縣太平鄉、南澳鄉,桃園市復興區,新竹縣尖石鄉、五峰鄉,苗栗縣泰安鄉,臺中市和平區,南投縣仁愛鄉。傳統有文面風俗。繼嗣法則採父系,超自然存在統稱「烏林」(Utux),有祖靈信仰,其觀念認為人死後,靈魂會通過彩虹橋前往祖靈所居之地。
|
傈僳族
瀏覽人次:801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源於古代的烏蠻。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怒江、瀾滄江流域。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彞語支。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物。從事農業或半農半獵。家庭行一夫一妻制,而盛行姑舅表婚,婚後與父母分居,只有獨子或幼子才與父母同住。也作「栗粟族」。
|
排灣族
瀏覽人次:784
收藏人次:0
臺灣原住民族之一。居住在中央山脈以南到恆春半島東南方的山區和海岸區。傳統的社會概分為頭人階級、世族階級、佃民階級,前二者享有特權。家庭重長嗣(不分男女)。命名採用襲名制,各階級有不同的名譜。以務農、狩獵、捕魚為生。祭祖的儀式有時祭、五年祭、告祭等,以祀遠祖的五年祭最為隆重。長於木雕與石雕,造型古樸可愛;婦女並精於織布,圖案多變且細緻,甚具藝術天分。
|
西拉雅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西拉雅族(Siraya)2 分布3 西拉雅族的信仰3.1 祀壺3.2 阿立祖3.3 尪姨4 新港文書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西拉雅族(Siraya) 分布西拉雅族分為西拉雅與馬卡道兩支,西拉雅居住在嘉南平原及其近山地帶,馬卡道人則居住在屏東平原上。清末時因為漢人幾乎占據全部的生活空間,部分避居高...
|
高山族
瀏覽人次:768
收藏人次:2
臺灣原住民族正名前的舊稱,為相對於平埔族的稱呼。漢族移民稱居住於平原地區的原住民叫「平埔族」,對居住於近山地區或山區的原住民則稱為「高山族」,日治時代稱為「高砂族」。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平埔族,因較早接觸漢人文化、與漢人通婚融合而難以區分,相對而言,高山族則保存較多傳統的語言及文化,昔日多以初級農耕兼漁獵為生。參見「原住民」條。
|
布農族
瀏覽人次:765
收藏人次:3
目錄1 布農族(Bunun)2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3 分布4 拔齒5 巴西布布6 打耳祭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布農族(Bunun)布農族具有團結互助的精神,性格強悍勇敢。(註一P.037) 親族系統:父系社會布農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