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門揖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載,三國之時,孫策率軍渡江,平定了江東之地,後來在一次戰役中,不慎中箭,傷重不治,臨死之前,他將軍國大事全部交付其弟孫權。孫權因為兄長死去之事,非常地難過,忙於治喪之事,而忽略了軍國大事。長史張昭看到了這種情形,就勸他說︰「當今世間戰亂頻仍,像豺狼般的亂賊滿道,雖然你為了去世的兄長治喪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這樣的非常時刻,你仍只顧遵守禮制,不管國家大事,就好像把門打開,請盜賊進到家中,必然會招來禍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孫權聽從了張昭的建議,便脫掉喪服,換上軍裝,前往巡視軍隊。後來「開門揖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期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提出,認為對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都有其信念及預想,然而人們複雜的的行為與周遭環境,使得他們在同一時刻下,所想望的事物可能不只一項。因此,人們在決定對於其想望事物是否要採取行動時,會先分析行動後可能產生的結果及帶來的價值,如果覺得預期的結果與報酬是滿意的,才會行動。基於環境資源有限與自身能力,人們對於所追求的事物需要有所排序,而形成錯綜複雜的心理歷程,期望理論的發展目的即在探討此種心理歷程。而激勵某項行為的動機之強弱,就是該項行為所產生各種結果的「吸引力」與「期待值」兩者的乘績總和。 期望理論的假設(1)每個人有不同的...
一觸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箭已在弦上,一觸動就會發射。比喻很緊張的情勢或很危險的時刻。如:「兩軍對壘,雙方都嚴陣以待,已達一觸即發的地步。」
目不交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之尊,然其孝行卻勝過以孝聞名的曾參,更顯得難能可貴。「不交睫,不解衣」,形容文帝不睡覺,不寬衣,時時刻刻在母親身側照料。這樣的形容雖然過於誇大,但文帝親侍湯藥的行為確實值得稱頌,也因而成為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目不交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忙碌或心情不安而不能入眠。
朝朝暮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即日日夜夜,時時刻刻。[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正中下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滸傳.第六三回》王太守是個善懦之人,聽得說了這話,便稟梁中書道:「梁山泊這一夥,朝廷幾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況我這里孤城小處。倘若這亡命之徒,引兵到來,朝廷救兵不迭,那時悔之晚矣!若論小官愚意,且姑存此二人性命。」……梁中書聽了道:「知府言之極當。」先喚押牢節級蔡福發放道:「這兩個賊徒,非同小可。你若是拘束得緊,誠恐喪命。若教你寬鬆,又怕他走了。你弟兄兩個,早早晚晚,可緊可慢,在意堅固管候發落,休得時刻怠慢。」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1>,正中2>下懷。領了鈞旨,自去牢中安慰他兩個,不在話下。 〔注解〕 (1) 發放:處分發落。 (2) 中:音ㄓㄨㄥˋ,符合。
提心吊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理上、精神上擔憂恐懼,無法平靜下來。《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眾人又多有笑他忘了父仇的事,已漸冷徑,沒人提起了。怎知世名日夜提心吊膽,時刻不忘!」也作「提心弔膽」。
身在曹營心在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三國時,蜀漢大將關羽身在曹操營中,雖備受禮遇,仍不為所動,心懷故主。後世以這句話比喻堅守節操,忠於故主。如:「抗戰期間,許多淪陷區的同胞莫不本著『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心思,時時刻刻都在想著為祖國效命。」亦可喻身在此處而心在彼方,心思不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結局、最後的時刻。如:「年終」、「有始有終」、「自始至終」。
統整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到推薦,因為這使知識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且可創造促進社會統整的民主教室。知識統整仔細想想當遇到困難的時刻,吾人會如何處理?吾人會停下來想想問題的哪一部分屬於語文?哪一部分屬於數學嗎?其實,我們並不會以學校所標示的分化知識來了解及使用知識。知識的孤立與分割零碎是學校教育結構的深層部分,而這在學科專業課程、課表及其他中學裡更是明顯。然而愈來愈多研究證實,比起分科課程,統整課程卻可以使知識更為學生所接受,且因為其將知識置於情境中,故對學生而言,知識變得更有意義了。而這種知識的情境化使得知識更為學生所接受,尤其當這些情境與學生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