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曇花一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今善聽,當為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1>:「如是妙法2>,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華3>時一現耳。舍利弗,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注解〕 (1) 舍利弗: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釋迦牟尼之弟子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佛法。 (2) 妙法:精微深奧的佛法。 ...
韋編三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éi sān jué釋義︰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宋.蘇軾〈夜夢〉詩:「自視與丘孰賢?《易》韋三絕丘猶然。」 參考詞語︰韋編絕注音︰ㄨㄟˊ ㄅ|ㄢ ㄐㄩㄝˊ漢語拼音︰wéi biān jué釋義︰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宋.陸游〈五月十一日夜坐達旦〉詩:「讀經今日韋編絕,作賦當時鐵硯穿。」 參考詞語︰韋編屢絕注音︰ㄨㄟˊ ㄅ|ㄢ ㄌㄩˇ ㄐㄩㄝˊ漢語拼音︰wéi biān lǚ jué釋義︰猶「韋編三絕」。見「韋編三絕」條。 01.宋.陸游〈寒夜讀書〉詩其二:「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鈔那計年?」 參考詞語︰韋三絕注音︰ㄨㄟˊ ㄙㄢ ㄐㄩㄝˊ漢語拼...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故或見於晉.王羲之〈雜帖〉。 (1) 衛:衛鑠(西元272∼349),字茂猗,東晉河東安邑人,陰太守李矩妻。工書法,尤擅隸書,師法鍾繇。王羲之少時曾跟他學書法。 (2) 王逸少: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3) 洞精:流利精妙。 (4) 遒媚:形容書法秀美而強勁有力。遒,音ㄑ|ㄡˊ。〔參考資料〕 晉.王羲之〈雜帖〉(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二四.王羲之》引)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án dān釋義︰模仿他人。見「邯鄲學步」條。 01.清.李漁〈懷阿倩沈因伯暨吾女淑昭〉詩:「父亦猶是,從未步邯鄲。」 參考詞語︰誤學邯鄲注音︰ㄨˋ ㄒㄩㄝˊ ㄏㄢˊ ㄉㄢ漢語拼音︰wù xué hán dān釋義︰壽陵年輕人因羨慕邯鄲人走路美姿,前往學習,結果爬行回來的故事。見「邯鄲學步」條。 01.《文史通義.內篇二.古文十弊》:「文人好奇,易於受惑,是之謂『誤學邯鄲』,又文人之通弊也。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撣拭塵埃或驅除蚊蠅的用具。如:「拂子」。漢.徐淑〈又報嘉書〉:「今奉旄牛尾拂一枚。」《南史.卷四五.陳顯達傳》:「麈尾蠅拂是王、謝家物,不須捉此自逐。」
杞人憂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下「亡」字音義皆同。 (3) 彼:指「憂天地崩墜」者。 (4) 曉:開導。 (5) 若:,你。 (6) 行止:舉動、態度。 (7) 奈何:如何,為什麼。 (8) 果:果然,真的。 (9) 星宿:天空的列星。宿,音ㄒ|ㄡˋ。 (10) 只使:即使。 (11) 中:音ㄓㄨㄥˋ,擊中。 (12) 四虛:四方、天地。 (13) 躇步跐蹈:踏步踐踏。躇,音ㄔㄨˊ。跐,音ㄘˇ。 (14) 舍然:釋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排遣、抒發。如:「散悶」、「散心」。唐.杜甫〈落日〉詩:「濁醪誰造,一酌散千憂。」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楚王謂平原君曰:「客何為者也?」平原君曰:「是勝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與而君言,何為者也!」毛遂按劍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聞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諸侯,豈其士卒眾多哉,誠能據其勢而奮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萬,此霸王之資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當。白起,小豎子耳,率數萬之眾,興師以與楚戰,一戰而舉鄢郢,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合從者為楚,非為趙也。...
鏡花水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徒令後學,瞻仰徘徊。■《景德傳燈錄.卷一四.石頭希遷大師》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湛然圓滿,凡聖齊同,應用無方,離心意識。三界六道,唯自心現,水月鏡像,豈有生滅?能知之,無所不備。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續傳燈錄.卷一六.吉州禾山德普禪師》:「圭峰清涼國師所印可,敢雌黃!蚍蜉撼樹,今是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