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紅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喜慶或節日中,為討吉利或表達祝福之意所送的禮金。因用紅色的紙包裝,故稱為「紅包」。[例]除夕夜拜完年後,長輩發紅包給晚輩,表示祝福之意。
聖誕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古代經典對耶穌誕生日期並無定論,西元四世紀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會始定十二月二十五日為耶穌誕辰,不過東正教與亞美尼亞教會則定在不同日期。雖然宗教的意義可能不復以往,聖誕節仍是西方國家最重要的節慶之一。也稱為「耶誕節」。
嘉年華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國家在四旬節前三天至七天內的盛會。因為在四旬節裡,將有四十天禁止肉食等的苦行,所以在這個節日之前,人人奇裝盛服、食肉嬉戲、縱酒狂歡、盡情歌舞。§英carnival[例]巴西的嘉年華會極富盛名,每年都吸引了不少觀光客前來觀看。 △狂歡節、謝肉祭
端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農曆五月五日。我國傳統民俗節日之一,為紀念戰國時代屈原投江自殺,而有包粽子及龍舟競渡等風俗。[例]端陽佳節是我國三大節日之一。
跳加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劇開場或喜慶節日宴會時,必先有一人戴喜神或財神面具,穿紅袍皂靴,高視闊步,循臺三圈,討個吉祥,以示祝福。若有權重位高,體面人物光臨,亦須跳加官。手裡並拿著「天官賜福」、「指日高升」等字幅,表示慶賀,並預祝宦途如意。也稱為「打加官」。
合作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合作節(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Day)的簡稱。西元1921年,國際合作聯盟(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ICA)在瑞士舉行第十次大會時,比利時代表向大會建議,以每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國際合作節,每年舉行慶祝儀式;此案經1924年第十一次國際合作聯盟大會追認,才正式確定。自此以後,凡有合作事業的國家均按期慶祝。199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1995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聯合國國際合作節,以紀念國際合作社聯盟建立100周年。臺灣從西元1930年起開始即慶祝國際合作節以為紀念。
踩高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我國傳統的民俗舞蹈技藝。分為兩種,一種是把長約三至五尺的木棒拴在腳上,且歌且舞;一種是兒童站在大人肩上,且歌且舞。每逢節日,常在街頭巡迴演出。也作「踩高蹺」。
米食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業技術與文明。除此,中國人配合節氣變化,衍生出連綿循環的歲時節慶,並在節日按傳統習俗,以米製成各式各樣的米食糕餅點心,敬天地、拜祖先祈求護佑,使勞苦終歲的人們豐富了生活的滋味,更進一步與生命禮俗、歲時節慶相結合。在傳統生命禮俗中,嬰兒出生的第三天,以「麻油雞酒」及「油飯」祭祖及贈送親友,稱為「三朝洗兒油飯香」。嬰兒滿月當天,外公家要送「頭尾」(嬰兒從頭到腳的飾物)及米作的紅圓仔,表示祝賀小嬰兒一生圓圓滿滿,稱為「彌月送來外媽圓」。小孩滿週歲時,拿兩個紅龜粿讓小孩一腳踩一個,使他能壽長如龜,並...
蒲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曆五月。因端午節在五月,家家戶戶懸菖蒲於門楣,故稱農曆五月為「蒲月」。
大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重要的節日。[例]春節、端午、中秋是一年之中的三個大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