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復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節日。主要為紀念耶穌復活事蹟,約在每年春分後第一次月圓之後的星期日舉行。據說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復活後四十日升天。
瞻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基督教、天主教徒的宗教節日。除星期日為主日外,其餘六天,依序稱為「瞻禮二」、「瞻禮三」……。
趕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特定的日期或節日,各地的商人聚集一處買賣交易。如:「每遇趕場,村子裡總是特別熱鬧。」
感恩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人為感謝上帝恩典所訂定的節日,亦是最重要的家庭團圓日。節日起源於西元一六二一年,一批自英國渡洋至北美的清教徒邀約印第安人共度三天三夜的歡宴,慶祝小麥的收成。一八六三年林肯總統正式宣布十一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國定假日。一九四一年美國國會重新制定感恩節的日期為每年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三月三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陰曆三月初三,即上巳。古人在這一天,有修褉的習俗,後演變為春遊飲宴的節日。唐.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節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日的禮物。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一月冬至》:「最是冬至歲節,士庶所重,如餽送節儀,及舉盃相慶,祭享宗禋,加於常節。」
過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鄉鎮每逢一定的節日,各地商販和表演雜藝的人,總會集中一地,形成一個臨時市集,稱為「過會」。《紅樓夢》第二九回:「那些小門小戶的婦女,也都開了門,在門口站著,七言八語,指手畫腳,就像看那過會的一般。」
加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中國傳統戲劇開場或喜慶節日宴會時,必先有一人或多人戴笑容面具,身穿紅袍,手持吉祥頌詞之條幅,走演一遭,以取好運兆。《儒林外史》第一○回:「戲子上來參了堂,磕頭下去,打動鑼鼓,跳了一齣『加官』,演了一齣『張仙送子』。」《文明小史》第五○回:「霎時逃過加官,接著一齣俞伯牙操琴。」
節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節日的食物。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莫不是買油麵為節食?莫不是裁段匹作秋衣?我問你為何事離宅院,有甚幹來城內?」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節食所尚,則乳糖圓子……、澄沙糰子、滴酥鮑螺、酪面。」
延斯芬克延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抒情詩人,Fredrik Mellqvist,薩克風演奏家Jens Severin一同登台,在學校、節日等場合表演自己的詩歌作品朗誦、幻燈片、電子合成器音樂等。延斯·芬克-延森還舉行過攝影作品展覽《南方之舟》、《北京的面孔》,詩歌攝影展覽《詞畫》,以及關於寫作素材的配樂幻燈片《看世界》等。1999年出版阿拉伯文版詩歌集《近距離》(Jamal Jumas譯,馬德里Alwah出版社),此前在Al-Quds Al-Arabi日報(倫敦,1996),阿曼的Nizwa雜誌發表過詩歌作品。著有:《一隻眼睛里的世界》,詩集,1981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