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和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流行於華北地區,尤以北平為最。此節日乃由唐德宗下詔成立。相傳每年農曆二月初一為太陽真君的生辰,民間習於是日相互贈送百穀、瓜果,並以「太陽鳩糕」祀日,祈求農作物豐收。見《新唐書.卷一三九.李泌傳》。
木嗩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維吾爾族。歷史久遠,新疆克孜爾石窟寺裡的壁畫中有伎樂人吹奏嗩吶的形象,可能是其前身。現代木嗩吶通體由整木鏇製,下成喇叭口狀,全長約四十公分,管身開七個按音孔,音色圓潤,稍帶鼻音,通體刻有各種花紋和圖案,別具特色。也稱為「蘇爾奈」。
佛誕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的節日。一般為農曆四月八日,也有訂為國曆四月十五日者。是日寺院除舉行誦經法會外,並用各種香料煮成香湯灌洗佛像。也稱為「佛誕日」、「浴佛節」。
回教開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回教教規,成年的回教徒在每年回曆的九月須齋戒一個月,齋戒期滿稱為「開齋節」。開齋節當天早上,教徒必須齊集大殿禮拜、聽道及團拜,同時奉獻開齋捐,救濟窮苦之人。是回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錫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印度部分地區的宗教。由印度教毗溼奴虔誠派發展而來,西元十五世紀後期由那納克創建。接受印度教關於輪迴、業報和解脫的教義,認為神是獨一、是真理、是造物主、永生不死、無所不在、無形象。該教堅持信徒共餐,開辦祖師灶,否認印度教種姓制度,信徒自稱為祖師的門徒。該教最隆重的節日是三、四月間的拜薩哈節。也作「西克教」、「塞克教」。
弄車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臺灣民間的歌舞小戲。表演方式是由丑、旦又歌又舞,相互對答,作即興的演出。通常在民間的迎神賽會或其他節日時,做出陣遊行或野臺表演。如:「對外國人而言,迎神賽會的弄車鼓極為新鮮有趣。」
三大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個重要的節日。宋時指冬至、元旦、寒食,今指春節、端午、中秋。宋.金盈之《醉翁談錄.卷四.京城風俗記》:「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為三大節。」
放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豁免、免除。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一.治理政體部第六.放房錢》:「七年二月詔:貧民住官舍者,遇冬正、寒食免僦直三日,此節日放免之始也。」
逢時按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到節日。《紅樓夢》第五八回:「以後逢時按節,只備一個爐,到日隨便焚香,一心誠虔,就可感格了。」
佛誕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的節日。參見「佛誕節」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