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2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毀、毀謗。如:「汙衊」。漢.揚雄《法言.先知》:「若汙人老,屈人孤。」《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傳.石昂傳》:「禁其家不可以佛事汙吾先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毀。《莊子.山木》:「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无譽无訾。」唐.韓愈〈進學解〉:「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毀。《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對、毀。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孝經.五刑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毀、誹謗。通「誹」。《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誹謗、毀。《漢書.卷九三.佞幸傳.石顯傳》:「顯恐天下學士姍己。」宋.陸游〈容齋燕集詩序〉:「遇怒罵姍侮,如風葉之過吾前。」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假公濟私」條。 01.《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斷獄者急於篣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於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 參考詞語︰因公假私注音︰|ㄣ ㄍㄨㄥ ㄐ|ㄚˇ ㄙ漢語拼音︰yīn gōng jiǎ sī釋義︰猶「假公濟私」。見「假公濟私」條。 01.《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 參考詞語︰假公營私注音︰ㄐ|ㄚˇ ㄍㄨㄥ |ㄥˊ ㄙ漢語拼音︰jiǎ gōng yíng sī釋義︰猶「假公濟私」。見「假公濟私」條。 01.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七》:「近聞李進詐傳詔旨,偽作勘合,於彼召集軍民,復以採天花...
誣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誹謗、毀、毀謗、造謠、汙蔑、誣賴、誣枉、歪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說話遲鈍不流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王右軍少時甚澀訥。」《南齊書.卷七.東昏侯本紀》:「性重澀少言,不與朝士接,唯親信閹人及左右御刀應敕等。」
誹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毀、毀謗、中傷、造謠、誣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