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6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事後回溯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研究問題2.1 確立假設2.2 選取比較組2.3 控制無關變項2.4 蒐集與分析資料2.5 發現的詮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研究步驟事後回溯研究雖然無法操縱自變項和不可能隨機分派受試者於各組,但有好幾個程序可用來設計,以增進控制和限制似乎合理之競爭性假設。 =確認研究問題事後回溯之首要步驟,在於確認包含依變項可能之原因在內的研究問題。對可能原因之選擇,是根據以前研究,以及研究者解釋被研究現象之觀察結果而來。 確立假設確認可用來解釋關係似乎合理之競爭性假設。 選取比較組找出或選取可供比較之組別,即就自變項不同之兩組,比...
認知理論取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饋的看法認知論認為回饋不會自動改變學習者的行為,回饋只是提供學習者結果的知識,其影響要視學習者如何詮釋回饋而定。我們或可說系統理論與行為論提供教學設計依循的步驟,然認知的學習觀更重視個體「如何」進行這些步驟的內在心理歷程。具體來說,認知取向的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得啟示如下:強調學習者的先備知識、學習脈絡;比較「新手」與「專家」心理歷程的差異,進而提出教學策略;應用多元評量法不限於客觀量化的測驗,如放聲思考(think aloud)、原案分析(protocol analysis、卷例評量(portofolio assess...
易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十翼》被認為是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與再傳弟子作品。它是對《易經》的詮釋,有十篇,包括:一、彖上傳,二、彖下傳,三、像上傳(又稱「大像」),四、像下傳(又稱「小像」),五、繫辭上傳,六、繫辭下傳,七、文言傳(文言是解釋二卦經文的言語),八、序卦傳,九、說卦傳,十、雜卦傳。但根據記載,《十翼》的分類方法尚有其他方式,分類方法並未達致統一。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易傳》,並被視為《周易》的一部分。 現代的說法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蔔...
象徵暴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有形與無形的樣態,而象徵暴力的行動亦有可能引來學生的反抗。至於「象徵暴力」的意涵,可以說是布爾迪厄詮釋其再製理論的主要架構之一。布爾迪厄認為一般人對社會世界象徵系統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某些人只注重符號主義的形式分析,而忽視其背後的權力脈絡;另一方面則專注於權力層面,卻未能確知象徵的效能,因而造成象徵系統分析的兩極化。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教學行動、象徵暴力英文關鍵字: pedago-gic action、symbolic violence 參考資料施宜煌著。幼兒教育專題研究,1998年,頁4-22~4-23,華格那企業...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機是引發行動的一種衝動、慾望與需求。常以「動機」詮釋個體的行為表徵。以大腦習性、歸囚與分類化之機制運作,形成不同學派和意向性的動機學說和理論。例如教育領域著重探討「學習動機」;企管領域將動機研究納入激勵人力資源項目。現今動機學說的主要內容如下:1.驅力減低說(drive reduction theory),或稱驅力還原論:Clark Hull於1943、1952提出,主張個體自有內在的驅力,勢必將其轉出成為確定的方式。2.最佳激發水準說(Optimal arousal level theory),或稱喚醒論(arosu...
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合理化作用,是個體對於某些不願接受之矛盾信仰、言論、想法、行為,以動機等,賦予合乎情理的解釋,以及勉強能被接受之理由,以掩飾的方式重新詮釋,藉由自欺的行為自圓其說,使其能說服自己或被他人接受,以獲得自慰。合理化作用賦予行為一個合乎邏輯,合乎理性,符合社會要求或至少可被接受的動機。因此以掩飾原本的衝動或有助於緩和所受的打擊,即以「好理由」取代「真理由」,導致實際的原因換成另一說法,目的是讓人感到安全、合理。例如一個嫁給嗜賭丈夫的妻子,將丈夫的行加以合理化作用,解釋為「先生希望讓家庭經濟變得更富裕,因此努力在短時間內賺...
三角關係_(Triangul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三角關係之意涵2 不同學者對三角關係的看法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三角關係之意涵三角關係是家族治療取向的重要概念,不同的學者對三角關係有不同的詮釋。家庭治療認為家庭成員形成的次系統是組成家庭動力與系統的基本要素,三角關係是指不同次系統間形成的關係。如夫妻次系統中的親密關係易產生焦慮,若加入第三人的孩子來減低焦慮、增加穩定性,就會形成三角關係。因為潛伏的衝突並未浮上檯面,長期而言情形會惡化。個體必須要撤出家族中的三角關係,使自己不再介入另外兩個成員的情感糾葛。 不同學者對三角關係的看法有些學者認為三角關係是指祖父母...
重新建構_(reframi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重新建構之意涵2 重新建構之功能3 重新建構之原則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重新建構之意涵重新建構又稱架新框。是家族治療取向和焦點解決治療常使用的技術。建構是每個人看待事情的眼光,也是每個人解釋事情的依據與原則。諮商師將個案描述的事件重新詮釋後,指出新的正向意義,是一種以新的視野來詮釋原有問題的一種諮商技術。重新建構的假設為當個體對原來的問題以新的眼光來解讀時,會改變個體對問題的意義,以及會產生新的觀點。 重新建構之功能1. 認知方面:重新建...
經驗的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劃、認定或所接納採用的課程,通常以書面文件的型態出現;「知覺課程」則是教師、家長或其他人對正式課程的詮釋與認定;「運作課程」則為教師真正施教傳授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最後學生在這運作課程中所實際經驗學習到的,即謂「經驗課程」。經驗課程可能和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或運作課程成果一致,也可能有顯著差異。 相關條目正式課程理想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 參考資料Goodlad, J.I., et al.(1979)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pp.34...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為人格的核心所在,並非佛洛依德認為的淺易識為人格的核心,因此阿德勒看重的是對於往事的解釋,並且這些詮釋對於日後的影響為何。(註1) 人格的動力 自卑的原則阿德勒強調人類行動力的來源源自於自卑,有了自卑感能促使個體力求優越,因而形成了追求更完美的生活目標,當發展到更好的技能與能力後,人類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進而到達停滯的高原期。但其實人類是永遠都不會滿足的動物,因此當到達高原期後,人們會再訂定出更高的目標,而促使自己去追求,因此如此周而復始下,人類將因自卑感以及永遠不滿足的心態,去追求更高成就的自己。 優越的原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