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06.99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潦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放蕩不羈。《紅樓夢》第三回:「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謗。」《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咱們這時候拿上這三吊錢,先找個地方兒,潦倒上半天兒,回來到店裡,就說見著姓褚的了。」
詆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謗、毀謗、中傷、誣衊
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能出眾的人。通「俊」。《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駿疑桀兮,固庸態也。」裴駰集解引王逸曰:「千人才為俊。」
對號入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陸地區比喻讀者對文藝作品中角色的聯想。如:「這篇小說的主角是憑空杜撰的,偏有讀者跳出來對號入座,硬說你指的就是他,有意謗他。」
褒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貶抑、謗、貶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不實的言詞中傷別人,破壞其名譽。《說文解字.言部》:「謗,毀也。」清.段玉裁.注:「謗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過其實。」如:「毀謗」、「譏謗」。《國語.周語上》:「厲王虐,國人謗王。」三國吳.韋昭.注:「謗,也。」《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詆毀、謗。《左傳.宣公十二年》:「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晉.杜預.注:「讟,謗也。」《隋書.卷七五.儒林傳.何妥傳》:「屈辱既加,則有怨恨,謗讟之言出矣。」
求全責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求全」:《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有不虞1>之譽,有求全之毀2>。」 〔注解〕 (1) 虞:預料、猜想。 (2) 毀:謗。 2、「責備」:《管子.形勢解》明主之官物1>也,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立。亂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長、所短也,而責2>必備。夫慮事定物,辯明禮義,人之所長,而蝚蝯之所短也;緣高出險,蝚蝯之所長,而人之所短也。以蝚蝯之所長責人,故其令廢而責不塞,故曰:「墜岸三仞,人之所大難也,而蝚蝯飲焉。」 〔注解〕 (1) 官物:授人官職。 (2) 責:要求。
毀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謗、詆毀、中傷、訕謗、誣衊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回到他們的封地去,結果得罪了列侯,招致後禍,並於公元前177年被貶為長沙王太傅。【人緣不佳,遭人謗 】前面說過,賈誼年紀輕輕就得皇帝賞識,招致小人的嫉妒,又大力提倡改革,侷限在自己的觀念中,做人處事不夠圓融。結果上下左右均在文帝面前謗他,久而久之,文帝覺得他人緣不佳,便把他調出京。後雖重召回長安,但仍沒有再重用。致使賈誼沒能施展他的政治抱負。漢文帝堪稱一代明君,卻連他也無法重用賈誼,可見賈誼真是有連才能無法掩蓋的缺點。【鬱鬱寡歡,英年早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