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謙受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待人對自己才有好處。《書經.大禹》:「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漢.孔安國.傳:「自滿者招其損,謙虛者受其益,是乃天之常道。」
|
謙恭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有禮,尊重有才學的人。《舊唐書.卷六二.楊恭仁傳》:「恭仁性虛澹,必禮度自居,謙恭下士,未嘗忤物,時人方之石慶。」《紅樓夢》第一○回:「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又承呼喚,敢不違命。但毫無實學,倍增顏汗。」也作「謙遜下士」。
|
謙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恭退讓。《史記.卷二四.樂書》:「君子以謙退為禮,以損減為樂,樂其如此也。」《漢書.卷八一.孔光傳》:「霸為人謙退,不好權勢,常稱爵位泰過,何德以堪之!」
|
謙遜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虛有禮,尊重有才學的人。《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少好學,修父業,尤謙遜下士。」也作「謙恭下士」、「謙謙下士」、「謙以下士」。
|
寇謙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65~448)字輔之,北魏昌平人。學仙道,隱於松陽。太武帝詔玉闕,為其建天師道場,定道教為國教,並對佛教採取彈壓政策。謙之以老子為教主,張道陵為大宗,道教之名由此始。
|
呂祖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137~1187)字伯恭,宋金華人。官至直祕閣著作郎、國史院編修,與朱熹、張栻齊名,稱為「東南三賢」。其文詞閎肆辨博,於詩書春秋,多究古義,學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東萊集》、《東萊左氏博議》等。
|
益謙虧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受益,滿招損。《清史稿.卷三○六.柴潮生傳》:「君咨臣儆,治世之休風,益謙虧盈,檢身之至理。」
|
進履之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張良年少時為老者拾起鞋子,並為他穿上,充分表現敬老謙讓的故事。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幼學瓊林.卷一.武職類》:「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有進履之謙。」
|
謙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德即謙退禮讓的德行。傳統儒家及道家思想都注重謙德。〔易經〕中的謙卦更盛讚謙德謙行。關於謙德的闡釋,〔韓詩外傳‧卷三〕有一則周公教訓其子伯禽的故事,有頗為詳細的說明。西周初年,周成王封伯禽為魯國國君,伯禽就任之前,周公訓勉他要以謙德保守國家。周公說:「你千萬不要以身為國君而驕慢士人。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為卿相輔佐天子治理天下,我在天下人中,地位算不低了。但是我常在洗頭時數度中斷,握著溼頭髮去接見來訪的客人;也常在吃飯時數度暫停,吐出正在咀嚼的飯菜(來不及嚼碎咽下),去和賓客會面。即使這樣,還怕錯過天下的賢士。」周公又說:「我聽說寬宏大度而能保持恭敬的人,會受到尊崇;土...
|
謙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者雖謙抑退讓,但其德性更見光明磊落。語本《易經.繫辭下》:「謙,尊而光。」後多用為謙退之意。《晉書.卷四十七.傅玄傳》:「時太傅東海王越輔政,祗既居端右,每宣君臣謙光之道,由此上下雍穆。」《儒林外史》第一八回:「三公子著實謙光,當下同諸位作了揖。」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