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同歸於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歸於盡」。見「同歸於盡」條。 01.唐.白居易〈浩歌行〉:「去復去兮如長河,東流赴海無迴波;賢愚貴賤同歸盡,北邙冢墓高嵯峨。」 參考詞語︰同歸一燼注音︰ㄊㄨㄥˊ ㄍㄨㄟ | ㄐ|ㄣˋ漢語拼音︰tóng guī yī jìn釋義︰猶「同歸於盡」。見「同歸於盡」條。 01.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二.秋雨嘆》:「無憂之稚子,固不能免,即不出之老夫,亦及於難。是君子小人同歸於一燼,此誠天地之厄數,莫可如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髮秀美。《說文解字.髟部》:「䰓,髮貌。」清.段玉裁.注:「玄應曰:『凡鬘字皆當作䰓。』」《集韻.平聲.桓韻》:「鬘,髮美貌。」明.孫承宗〈殫忠樓閱雪貽馬大將軍滄淵〉詩:「鬘雲琪樹新驚眼,冷蕊疏枝正滿頭。」
以線貫穿成的環狀物,用來裝飾頭部或身體。以花朵串成的稱「花鬘」。如:「鬘飾」。《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二五.十迴向品第二五之三》:「第七施鬘。鬘者,貫華如環,而為首飾。」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迦畢試國》:「天祠數十所,異道千餘人,或露形,或塗灰,連絡髑髏以為冠鬘。」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雨叢蘭折。幽鳥林上啼,青苔人跡絕。  燕居日已永,夏木紛成結。幾閣積群書,時來北窗閱。 幽居  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  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 野居書情  世事日可見,身名良蹉跎。尚瞻白雲嶺,聊作負薪歌。 郊居言志  負暄衡門下,望雲歸遠山。但要尊中物,餘事豈相關。  交無是非責,且得任疏頑。日夕臨清澗,逍遙思慮閑。  出去唯空屋,弊簀委窗間。何異林棲鳥,戀此複來還。  世榮斯獨已,頹志亦何攀。唯當歲豐熟,閭裏一...
乘車戴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越人性率樸,與人結交有禮儀,封土壇,祭以雞犬,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見晉.周處《風土記》。比喻情誼深篤,不因貴賤而改變。唐.元稹〈酬東川李相公十六韻啟〉:「昔楚人始交,必有乘車戴笠不忘相揖之誓,誠以為富貴不相忘之難也。」
食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寄食於官宦顯貴家中,為主人策劃計謀、奔走效力的人。《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
月下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當入君門。」因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繫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5>相繫,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繫,終不可逭6>,君之腳,已繫於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為?」曰:「此店北,賣菜陳婆女耳。」固曰:「可見乎?」曰:「陳嘗抱來,鬻7>菜於市,能隨我行,當即示君。」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書揭囊而行。固逐之,入菜市,有眇嫗8>,抱三歲女來,弊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固怒曰:「煞9>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當食天祿,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老人遂隱。固罵曰:「老鬼妖妄如此。吾士大夫之家,娶婦必敵,苟不能娶,即聲伎之美者,或援立之,奈何婚眇...
杵臼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公沙穆,為人好學,因家貧無法進太學讀書,乃為富翁吳祐賃舂,後祐與之交談,知其為飽學之士,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見《後漢書.卷六四.吳祐傳》。後比喻朋友相交不分貴賤。《聊齋志異.卷一.成仙》:「文登周生,與成生少共筆硯,遂訂為杵臼交。」也作「杵臼之交」。
生殺予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殺生與奪注音︰ㄕㄚ ㄕㄥ ㄩˇ ㄉㄨㄛˊ漢語拼音︰shā shēng yǔ duó釋義︰與,同「予」。「殺生與奪」即「生殺予奪」。見「生殺予奪」條。 01.《荀子.王制》:「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02.《北史.卷九二.恩幸列傳.穆提婆》:「自外殺生與奪,不可盡言。」 03.唐.杜牧〈上宣州崔大夫書〉:「今藩鎮之貴,土地兵甲,殺生予奪,在一出口。」 參考詞語︰予奪生殺注音︰ㄩˇ ㄉㄨㄛˊ ㄕㄥ ㄕㄚ漢語拼音︰yǔ duó shēng shā釋義︰即「生殺予奪」。見「生殺予奪」條。 01.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如天之為》:「為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 02.宋.彭龜年〈...
性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哲學上指萬物的秉性天賦。《易經.乾卦.彖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唐.孔穎達.正義:「性者,天生之質,若剛柔遲速之別;命者,人所稟受,若貴賤夭壽之屬。」
年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齡、年紀。《周禮.夏官.司士》:「辨其年歲、與其貴賤。」《楚辭.屈原.離騷》:「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