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錢太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配合錢太鼓的敲擊,是節奏快速的舞蹈。「錢太鼓」和一般太鼓完全不同,是以穿孔錢幣串成的節奏樂器,可分輪狀和棒狀二種:輪狀的一種類似鈴鼓,但是不張鼓皮,在圓框中以鐵絲作十字形交叉,在鐵絲上串上數枚穿孔錢幣;另一種是在竹子上打孔,將串著錢幣的鐵絲穿過洞口,像使用綾竹一般。二者都用在有韻律節奏的舞蹈上。舞者兩手持錢太鼓,上下左右搖動,或旋轉、或敲打,使其發出敲擊聲,並隨其節奏起舞。在佐賀縣杵島郡朝日村中,錢太鼓是伴隨荒一起演出,由十歲左右的少女約三十人,著白頭巾,肩上斜掛帶子、另有手甲、綁腿,手持錢太鼓圍成圓圈跳舞。此外在宮城縣、新川、秋保等地,也有錢太鼓的演出。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御冠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琉球王朝時期的宮廷舞蹈。琉球王朝在新王即位時,中國的冊封使必定來訪,並進行冊封儀式。「御冠船」是冊封使所搭乘的船名。冊封使約在當地停留半年,並接受仲秋之宴,重陽之宴等七種祝賀宴的招待。在這些慶賀宴禮中所表演的藝能,稱為《御冠船舞》。表演的曲目均收錄於伊波普猷所著的《琉球戲曲集》,有奉行玉城朝薰創作的《童敵討》、《執心鐘入》、《孝行之卷》等組,及《諸屯節》、《伊野波節》等女;也包括後來產生的許多組及端。根據中國清朝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的記載,可見仲秋之宴與重陽之宴演出的節目名稱。隨著琉球王朝的瓦解,此舞也隨之沒落,到了明治以後,因在民間劇場表演,得以流傳下來。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木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舞蹈。在長野縣木曾郡木曾福島町一帶的盆,與《木曾節》當為同一舞蹈。「木曾節」是木曾地方的歌謠,全國知名,為福島、上松地區的盆歌曲,原是登山者所唱的歌謠,大正(1912-1926)初年,經木曾福島的町長整理、宣傳後,大受歡迎。配合「木曾節」的歌曲,男女老幼自由地加入圈子跳舞;在婚禮以及佛事供養的法會,經常可見其演出,是具有古風的舞蹈。現在所流行的《木曾》是明治(1868-1912)初年自美濃的中津傳入,動作相當簡單,右腳踏出,左手拉向後方;左腳踏出,右手拉向後方,任何人都可以欣賞同樂。除了手拍子以外,沒有使用任何節奏樂器。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流傳於和歌山縣東牟婁郡太地町,與新宮市三輪崎的大漁節慶之舞相同。三輪崎的鯨是在九月十五日八幡神社祭禮之時,於三輪崎海岸舉行。有關其傳承,據說鎌倉時代從房州、旭州流傳到太地浦,元祿時期流傳到三輪崎。在延享年間(十八世紀)捕鯨成為水野藩的藩營事業之後,漁獲持續豐收,此舞也大為盛行。當時二十七艘船隻各組一隊,舞蹈中表演航行出海捕鯨的動作。目前鯨舞者多由從事漁撈工作者擔任,舞者持笛而舞,太鼓一人,歌者數人,總計約二十人參加演出。《鯨》有《殿中》及《綾》二種,前者手持二支扇子,後者持魚叉道具而舞;二者皆採古來流傳的捕鯨動作,並配合各種小歌,《鯨》的配樂有:《弁財天》、《生...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價高漲。《新唐書.卷一五五.馬燧傳》:「兵艱食,物貨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舞蹈,在鹿兒島縣川邊郡知覽町亦稱為《小座頭》〔見 Zato Odori〕。另外在大分縣東國東郡姬島,是盆表演時的舞蹈之一。還有在二區北浦流傳的《狐》,帶菅笠、羽織打扮的「庄屋」(角色之一),和許多穿著清一色白色的衣裳,裝扮成狐模樣的舞者一起跳舞。狐的左手提著附傘蓋的燈,舞步與「庄屋」完全相同。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伊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舞蹈,因伊勢信仰而起,為送神的團體舞。伊勢神宮原屬天皇一人專有,但自古至今,一生至少到伊勢神宮參拜一次,是日本一般百姓抱持的信念,也有許多人組團參拜,但途中有許多關卡,阻礙重重。天文年間,伊勢地方官為祈求病體康復,而撤除領地內的關卡,參拜神宮的人急遽增加,伊勢信仰也開始普遍化。慶長十九年(1614)八月九日狂風大作,雷聲齊鳴,盛傳伊勢大神顯靈,並有敬獻法樂之舞的神喻傳出,村人於是傾全力表演最美的送神風流,並開始參拜神宮,逐漸延至京都、大阪以及關東諸國,第二年元和元年(1615)並延至內陸偏遠之地。伊勢之名,在文明年間的記載上可見,今天地方上的盆,有許多伊勢的東西殘存。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篠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日本民俗舞蹈,是「小歌」的一種。奈良縣吉野郡大塔村篠原地方的天神社,正月二十五日舉行社祭,午後二時左右開始奉獻《梅之古木》、《世中》、《寶》等三曲,夜間在萬福寺跳舞。傳說二百多年前,地方上的人在天神社前許願,祈求驅退狼群,狼群驅退之後,便年年在神前奉獻此舞。此舞由數位年長者擔任領唱人;數名穿著繡有家徽裝打扮的男子,打著太鼓;另有盛裝的女舞者持扇跳舞。在神前,太鼓手和舞者是橫向二列,正面朝前並排;在寺本堂,舞者面向本尊,橫列一排,擊太鼓手在本尊右側與舞者成丁字型排列跳舞。歌曲有三十七首流傳,節奏與舞蹈皆不相同,過去在舞與舞之間也演出「狂言」。舞者配合著節奏在「音頭」的歌聲中跳舞...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藝能,由古代諸侯出巡時,侍衛人員攜槍護衛的行動演變而來,是使用毛槍或花槍的一種奴。在表演各國諸侯出巡的行列中,便可見到。岩手縣的台笠,在女奴中亦有《毛槍舞》。延寶元年(1673)左右,木縣烏山的山揚祭典中有《諸侯振奴》的記錄。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御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民俗舞蹈。當祈願或還願時所跳的舞蹈,用以謝神,也稱為《雨乞御禮》、《雨乞願解》,一旦喜獲甘霖,立刻舉行;另外秋天豐收時也跳此舞。原則上祈願和還願時的表演曲目有所不同,但因各地區的習俗,也有相同的情形。在滋賀縣山東町大原地方,於十月中會選擇吉日舉行《御禮》,舞者均為青年男子,胸前掛著大鼓,鳴鉦,頭戴笠帽;另有笛手和領唱者穿著「羽織」。此舞除在阿波的三好郡井內之外,在西國相當常見。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辭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