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83.7703 ms
共 1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足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間街坊流行的民俗舞蹈。舞者頭戴醜男、醜女面具,手中撐傘,隨節慶的音樂起舞。舞蹈動作以踢足為主,這種舞蹈經常在八木節及日本關東附近地區的節慶中出現,在太神樂的《獅子舞》中亦出現此類舞蹈。八木節以群馬縣境為中心的八木地方所舉行的這種類型舞,則稱為《金踊歌》。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看看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巷間舞蹈,源於中國。清朝時由長崎傳入日本,所以也稱為《唐人踊》、《長崎踊》。配合中國「九連環」的歌曲而舞,歌詞的開始是「看看也!賜奴的九連環」,因此也名為《九連環》。寬政十二年(1800)已有記載。文化十一年(1814)傳至江戶,風行於花街柳巷,並自「後後飴屋」流傳諸侯各國,在關東地區變成《萬作踊》。文政三年(1820)大阪的荒木與兵衛的劇院,以及文政四年,江戶葺屋町的「見世物」劇院盛行此舞;文政五年春被禁。演出者作大清人裝扮;樂器用三角鐵、胡琴、蛇皮線、太鼓合奏;無論歌詞、舞蹈都十分稀奇,所以大為流行。在長崎丸山,也製作新詞的歌曲。目前群馬縣多野郡上野村的貫前神社,每年四月五日在神樂殿演...
《民俗藝能辭典》。
|
雜賀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是日本和歌山市和歌浦東照宮,在五月十七日的春祭(也稱作和歌祭),奉神的舞蹈之一。在祭典舉行時,凡神輿暫停之處,或神輿還御的途中作演出。傳說天正十年(1582)和歌山本願寺即將被織田信長的軍隊攻陷之際,因本能寺之亂(事變後豐臣秀吉稱稱霸),攻上來的人又退兵回去。寺中人大喜,帶著傷足跳舞,為此舞的由來。舞者二十人穿甲胄,作武士打扮,拍打著「Sa Sa Ra」(一種節奏樂器),舉起單足跳舞。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正月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日本街巷舞蹈。在《俚謠集》中可以見到《正月踊》的記戴。山形縣最上郡等地,在豐收的翌年,舊曆正月十五日這一天,由年輕男女在村內各戶門前跳舞祝賀。演出曲目有:《鯛踊》、《大黑踊》、《雜魚踊》三種。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日本舞踊學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該舞蹈學會於1978年創立於日本,以舞蹈學術研究為主旨,現任會長為若松美黃氏(2004年)。每年主要活動辦有:一、春.秋季兩次的舞蹈學會大會;其內容大約包括基調演講、研究論文發表、主題研討、小型舞蹈展演及其研討、與外國舞蹈學會交流等。二、研究例會每年兩次,以研究論文發表為主。三、發行學術機關誌《舞踊學》年刊。學會連絡處:郵遞區號176-8525日本國東京都練馬區旭丘2-42-1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演劇學科舞踊研究室內。網址:http://www.danceresearch.ac/
|
稚兒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日本早期的民俗舞蹈。流行於中世紀末期至近代初期之民間舞蹈。為年輕女子或少女所跳的歌舞之一種。慶長八年(1603)《歌舞伎踊》一詞未出現前,為女童舞蹈團體的一個過渡期名詞,是《歌舞伎踊》之前身。後被融入為女歌舞伎類型舞蹈中。另由少女所跳支會踊的一種,亦稱為稚兒踊。
渡邊昭五編《藝能文化史辭典「中世篇」》1991、松村明編《大辭林》1989。
|
山茶花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一種民俗藝能。分布於兵庫縣 崇養父郡(Yabugun)、士栗郡(Shisougun)等地,於舊曆七月十五日前後稱為「舊盆」(Kyubon)時期中為祈雨所舉行的一種太鼓踊(Taiko Odori)。又有山茶花踊(Zanzako Odori)、鬼踊(Oni Odori)、姬踊(Hime Odori)、太鼓踊(Takio Odori)等別稱。士栗郡.奧谷村.戶倉地方,舊曆七月十六日時,在氏宮、小宮等神社前演出。演奏陣容有:拿團扇的「團扇持」(Uchiwa-mochi)一人、新入門佛的「新發意」(Shinbochi)四人、打太鼓的「太鼓打」四人、唱歌的「本讀」(Honyomi)數人。演奏的音...
演劇博物館編《演劇百科大事典.第三卷》1960。
|
鼓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藝能,屬風流藝中《太鼓踊》的一種。舞者胸前掛著太鼓,一面鳴鼓,一面作勇壯的舞蹈表演。因地方不同,太鼓的種類大小也有所不同,舞蹈名稱也有差異。在三重縣的《鼓踊》和《羯鼓踊》是同一系統的舞蹈。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