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陷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言語、計謀使人受害。《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陳留老父傳》:「今宦豎日亂,陷害忠良,賢人君子其去朝乎?」《三國演義》第一○五回:「今見儀總兵,心中不服,故燒棧道,斷其歸路,又誣奏而圖陷害。」
掛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王莽殺子,逢萌以為禍將累人,乃解冠掛東都城門而去。見《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逢萌》。後比喻辭官。《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列傳.杜京產》:「泰始之朝,掛冠辭世,遁捨家業,隱于太平。」宋.歐陽修〈送襄陵令李君〉詩:「民淳政簡居多樂,無苦思歸欲掛冠。」《儒林外史》第八回:「看老世臺這等襟懷高曠,尊大人所以得暢然掛冠。」也作「挂冠」、「挂衣冠」。
悲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操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勞力治事。《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乃更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宋.李綱〈題邵平種瓜圖〉詩:「兒童隨立形骨清,挈笠攜筐助操作。」
畎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田間、田地。《文選.范曄.逸民傳論》:「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
不知所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知道下落和結果。《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向長》:「於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明.瞿佑《剪燈新話.卷一.水宮慶會錄》:「後亦不以功名為意,棄家修道,遍遊名山,不知所終。」
不二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人將貨物的確實售價標明,不因人而增減。《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韓康傳》:「韓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
下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屈尊以禮遇地位卑賤的人。《易經.屯卦》:「以貴下賤,大得民也。」《抱朴子.外篇.逸民》:「夫周公大聖,以貴下賤,吐哺握髮,懼於失人。」
處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品學俱優而隱居不做官的人。《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自後帝德稍衰,邪孽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晉.束晢〈補亡詩〉六首之二:「堂堂處子,無營無欲。」也稱為「處士」。
低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屈服、妥協。《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梁鴻》:「常聞夫子欲隱居避患,今何為默默?無乃欲低頭就之乎?」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