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6.95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戍守邊疆。《說文解字.彳部》:「役,戍也。」《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華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指華夏邊陲地區。晉.張協〈七命〉:「若乃華裔之夷,流荒之貊,語不傳於輶軒,地不被乎正朔。」
2.中華民族的後裔。清.黃鷟來〈題楊人庵總戎「無著圖」〉:「清德本關西,遙遙溯華裔。」
3.旅居海外的華人後代。如:「有些華裔科學家表現傑出,受到世人矚目。」
四分五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少力氣就可以到達。南邊和楚國接境,西邊和韓國接境,北邊和趙國接境,東邊和齊國接境,士兵必須駐守四面邊疆,總計防守邊塞堡壘的人不下於十萬。剩下可以和敵人對壘,保護國家安全的部隊就不多了。魏國的地勢,本來就是個戰場。假使魏國向南與楚國友善而不和齊國友善,那麼齊國就會攻打魏國的東面;向東與齊國友善而不和趙國友善,那麼趙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北面;與韓國不合,那麼韓國就會攻打魏國的西面;不親附楚國,那麼楚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南面;這就是所謂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勢啊!」張儀以告訴魏王,魏國正處於四方受敵的情勢,國土容易被分解割裂,遊說魏背棄合縱,加入連橫以事秦。後來「四分五裂」被用來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團結。
邊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疆地帶。《左傳.成公十三年》:「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史記.卷二五.律書》:「秦二世宿軍無用之地,連兵於邊陲,力非弱也。」也作「邊垂」、「邊陲區」。
岑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岑參曾三次出塞,由於長期任職塞外,因而十分熟悉邊塞生活,故多邊塞、戰伐之詠。他善以濃重的色調描繪西北邊疆的奇異景色,諸如大漠的飛沙走石、漫天飄雪、熱海和火山,詩人都能以敏感的詩筆描繪在詩歌裡,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此外,將士英勇報國、不畏艱苦的精神,以及戰爭場面,則寫得悲壯有力,《輪台歌》就是一例。岑參也有少數詩作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現象,對統治者窮兵黷武表示不滿,如《玉門關蓋將軍歌》。 邊塞詩  岑參的邊塞詩感情熾熱,融會了山水、遊俠、贈答等各種詩歌的特色,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界、邊疆。《左傳.成公十三年》:「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唐.王維〈送別〉詩:「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征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征,防守邊疆。唐.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詩:「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唐.高適〈燕歌行.序〉:「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朝令暮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字。收藏、隱藏。 (2) 繇役: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工作。繇,音|ㄠˊ,通「徭」,勞役。 (3) 亡:音ㄨˊ,同「無」。沒有。 (4) 送往迎來:形容人忙著應酬的情形。見「送往迎來」。 (5) 被:音ㄅㄟˋ,蒙受、遭遇。 (6) 賦斂:征收賦稅。
付諸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切的富麗堂皇,卻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而統治者也更加地驕橫了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赤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人民。宋.胡銓〈上高宗封事〉:「祖宗數百年之赤子,盡為左衽,朝廷宰執,盡為陪臣。」明.于謙〈出塞〉詩:「瓦剌窮胡真犬豕,敢向邊疆撓赤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