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鯨吞蠶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詞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似詞 詞義強侵弱,或如鯨之大舉吞噬,或如蠶之逐漸侵占。 出處唐徐彥伯登長城賦:「鯨吞我寶鼎,蠶食我諸侯。」 用法多用以形容以強凌弱,逐漸侵吞國土,占據權勢。 例句清末帝俄在中國東北及西北邊疆的侵略行動,真可以用鯨吞蠶食來形容。 似詞蠶食鯨吞
棄筆從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投筆從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東觀漢記.卷一六.班超列傳》載,東漢時,班超因家境貧困,只好為官府抄寫書籍,賺取微薄薪水,以供養母親,貼補家用。有一天,他做得有些厭煩,便停止抄寫,將筆擱置於一旁,嘆息說:「大丈夫應效法傅介子、張騫等人,立功邊疆,保家衛國,怎能長久從事文書工作,將生命耗費在筆硯之間呢?」於是決定從軍報效國家。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投筆從戎」,用來指棄文從軍,以衛國立功。
蘇門四學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進士不中,在蘇軾鼓勵和推薦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才中進士。秦觀年輕時有大志,讀兵書,想立功邊疆。但仕途不順利,只任過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變法派執政後,秦觀因與蘇軾的關係而受排斥,被謫流放,死於藤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 晁補之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鉅野(今屬山東)人,其生平見《雞肋集》(辭目)。是集又名《晁無咎詞》、《琴趣外編》。《書錄解題》則作一卷,稱《晁無咎詞》。原本為毛晉所刊,題曰《琴趣外編》,其跋語稱詩餘不入集中,故名《外編》,分為六卷。但與《書錄解題》皆不合,未詳...
徭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工作。漢.鼂錯〈論貴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聖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國之基也。故務省徭役,使之愛日。」也作「傜役」。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空談,而能實際有用,研究的課題也更多更廣,所謂“為天地東西南北之學”,而特別致力於當代的典章制度和邊疆民族地理,因而對現實政治社會問題提出了積極的建議——《西域置行省議》和《東南罷番舶議》,這一建議對抵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鞏固西北邊疆是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隨著生活經驗和歷史知識的增長以及政治學術思想的漸趨成熟,他提出了著名的《古史為沈論》,把經史、百家、小學、輿地,以及當代的典章制度的研究,完全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的概念。他說:...
昇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平、治平。唐.柳宗元〈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度表〉:「復昇平之土宇,拔妖孽之根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在位三十五年,幸託天地祖宗,海宇昇平,邊疆無事。」
突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北方阿爾泰山一帶的邊疆游牧民族。隋、唐之際,與鐵勒種族組成的帝國,占有漠北之地。曾分裂為東、西兩部,先後為唐所統一,而一部分南遷的突厥建立了後突厥,後亦為回紇所滅。其殘餘的部分轉徙西方,進入小亞細亞改信奉回教,成為今日土耳其民族的祖先。
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自然力結合的團體。即具有共同血統、生活方式、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結合而成的團體。[例]少數民族、邊疆民族
戍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衛邊疆。唐.杜甫〈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天可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世紀時中國西北邊疆民族對唐太宗所稱的尊號。《新唐書.卷二.太宗本紀》:「四月戊戌,西北君長請上號為天可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