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9.33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驅而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到功效,反而沒有多久就會因為缺乏糧食,而被敵軍消滅。在韓安國的斡旋之下,漢朝決定與匈奴和親,讓北方邊疆維持了多年的和平。後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長距離一路挺進,毫無阻擋。也等於是軍強兵盛,戰事順利的意思。
感激涕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感激涕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自安史之亂後,內有宦官、朋黨之禍,外有藩鎮割據,盛唐繁華氣象已不復存在。憲宗即位後,在邊疆形勢趨緩,國力較為豐厚下,開始展開削藩的戰爭。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隨即發動叛亂。憲宗發宣武等十六道兵討伐,經過長期的戰爭,最後李愬於元和十二年攻破蔡州城,生擒吳元濟,平定了淮西,結束了長達四年的戰爭。至此,割據藩鎮相繼歸順,朝廷的威信為之一振。劉禹錫寫的〈平蔡州〉詩即是描寫這場戰爭的情景。長達四年的戰爭結束後,城裡到處響著和平的音樂,大家回憶起戰爭時的舊事,都對「漢家飛將」李愬救眾人於水火,讓大家免於再受戰爭之苦,感激得涕淚俱下。...
架海金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能擔負重任的傑出人物。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萬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他有甚歹意。」元.無名氏《岳飛精忠》第四折:「四個將軍,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鎮邊疆。」
傜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國家規定男子有服勞役的義務,包括修築城池、造橋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南史.卷七○.循吏傳.序》:「繼以昏亂,政由群孽,賦調雲起,傜役無度。」《資治通鑑.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傜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傳聞不如親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聞不如一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百聞不如一見」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聽別人述說千百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來得真確。典源出自《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趙充國是武帝時破匈奴的大將軍。宣帝時羌人入侵邊疆,攻城奪地,殺害吏民。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趙充國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帶兵抗敵。宣帝問他需要帶多少兵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情在遙遠的地方是很難揣測的,我願意親自到西北邊境去看看,然後擬好作戰計畫,再向陛下報告。」趙充國到了邊境仔細考察後,擬定了駐兵屯守,整治邊境,分化羌人的策略,不久西北邊境終於安定。
陸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26~274)字幼節,三國時吳國名將。吳郡吳縣華亭(今江蘇省松江縣)人。陸遜之子,有幹才,治軍謙沖,深得人心。與晉代羊祜對境而治,互以君子之禮相待,終其任,邊疆無事。官至大司馬、荊州牧而卒。
清貧如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貧如洗」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王鎡〈山居〉詩(據宋.王鎡《月洞吟》引)屋頭蘚樹蛻鳴蛩,池上溝泉鑿石通。香老蒲花春洞影,涼生槲葉午窗風。泥瓶開酒留樵客,篛笠1>穿雲訪藥翁。雖是一貧清似水,定無徭役2>到山中。 〔注解〕 (1) 篛笠:用篛竹葉製成的笠帽。篛,音ㄖㄨㄛˋ。 (1) 徭役:舊時官府所徵成年男子的義務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工作。徭,音|ㄠˊ。
在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居於君主之位,掌理朝政。《書經.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在位三十五年,幸託天地祖宗,海宇昇平,邊疆無事。」
長驅徑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到功效,反而沒有多久就會因為缺乏糧食,而被敵軍消滅。在韓安國的斡旋之下,漢朝決定與匈奴和親,讓北方邊疆維持了多年的和平。後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長距離一路挺進,毫無阻擋。也等於是軍強兵盛,戰事順利的意思。
付與一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切的富麗堂皇,卻帶給人們無窮的災難和不幸,使得人民敢怒不敢言,而統治者也更加地驕橫了起來。等到戍守邊疆的兵卒們一起義,函谷關被攻陷,項羽一來,放了一把大火,可憐這富麗的阿房宮就這樣化為灰燼了。所以後來指東西讓一把大火給燒光了,就叫作「付之一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