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63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史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註4.)便因此與李林甫結合,出任節度使。李林甫死後,外戚楊國忠為相。安祿山與楊國忠爭寵,因懼身在邊疆,有朝一日會被楊國忠(註5.)罷黜,乃於天寶十四年(西元755)兵叛幽州,佔領洛陽,造成為時九年的安史之亂。 經歷安史之亂時,原先的律令機構無法應付亂事,唐室乃將乃將邊境藩鎮組織遷入內地。節度使是律令機構逐漸發生問題所設的許多組織之一,而其重要性又超過其他使職。從安史之亂開始,到唐末,全國約設有四十五個節度使。每一個節度使常領有數州,甚或管轄十多州;而且除原有的兵權外,又兼任有行政權的觀察使和轄區內最重要區域的州(稱為...
邊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疆地區。《漢書.卷四.文帝紀》:「匈奴並暴邊境,多殺吏民。」《三國演義》第九九回:「臣願與司馬懿同領大軍,逕入漢中,殄滅奸黨,以清邊境。」也作「邊竟」。
秦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進士不中,在蘇軾鼓勵和推薦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才中進士。秦觀年輕時有大志,讀兵書,想立功邊疆。但仕途不順利,只任過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等職。變法派執政後,秦觀因與蘇軾的關係而受排斥,被謫流放,死於藤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 著作《淮海詞》又稱《淮海居士長短句》。 評價1.蘇軾讚其:「有屈宋之才。」2.王安石讚他:「清新似鮑謝。」3.沈雄《古今詩話》:「子瞻辭勝乎情,耆卿情勝乎辭;辭情相稱者,為少游一人而已。」4.《四庫全書提要》:「觀詩格不及蘇、黃,而詞則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5.李清照...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訴巴蜀人民唐蒙的舉動皆非皇上本意,並且懇切要求巴蜀官民了解和支持皇上開發西南夷的行動。檄文中提到:邊疆郡縣的士兵,聽到烽火高舉、燧煙點燃的消息,都張弓待射,馳馬進擊;扛著兵器,奔向戰場;汗流夾背,唯恐落後;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將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後來此篇文告原文中的「義不反顧」演變成「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用來指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人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百姓。《孟子.盡心下》:「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何物強藩,誘致鄰寇,蕩搖我邊疆,俘殺我人民。」
邊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家領土的疆界,國與國間相鄰區別的界線。《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傳》:「必使邊界無貪小利,強弱不得相陵。」《西遊記》第一三回:「卻又驚動寺僧,整治茶湯齋供。齋罷,出離邊界。」也作「邊屆」。
2.球賽範圍的邊線界限。如:「球被打出邊界,是個界外球!」
感激流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感激涕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自安史之亂後,內有宦官、朋黨之禍,外有藩鎮割據,盛唐繁華氣象已不復存在。憲宗即位後,在邊疆形勢趨緩,國力較為豐厚下,開始展開削藩的戰爭。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領軍務,隨即發動叛亂。憲宗發宣武等十六道兵討伐,經過長期的戰爭,最後李愬於元和十二年攻破蔡州城,生擒吳元濟,平定了淮西,結束了長達四年的戰爭。至此,割據藩鎮相繼歸順,朝廷的威信為之一振。劉禹錫寫的〈平蔡州〉詩即是描寫這場戰爭的情景。長達四年的戰爭結束後,城裡到處響著和平的音樂,大家回憶起戰爭時的舊事,都對「漢家飛將」李愬救眾人於水火,讓大家免於再受戰爭之苦,感激得涕淚俱下。...
謫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官吏因罪降職,流放戍守邊疆。《文選.賈誼.過秦論》:「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
塞下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的軍歌。主要描寫士兵在邊疆行軍作戰、紮營的情形,或思鄉之情。
顧後瞻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瞻前顧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原本受到重用,擔任司徒的要職。但後來楚懷王決定與秦國交好,屈原看清秦國的計謀極力反對,懷王聽信了小人讒言,將屈原貶到楚國西北邊境的漢北。屈原雖然被流放邊疆,但心裡一直掛念著國事,憂心國家未來的前途,於是寫了〈離騷〉這篇文章,同時表明自己忠貞愛國之心。其中有段寫到為君者應有的德行,以古代的君王為例,像夏桀、商紂等暴君,違背正道,魚肉臣民,結果使得國家滅亡;而商湯、大禹、周代的文王、武王等賢君,做事恭敬,依循正道,讓天下太平。屈原因此下結論說,為政者要懂得任用賢能,依規矩做事而不偏頗,公正無私。「瞻前而顧後兮」,要能兼顧前後,做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