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左右逢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觀上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孟子》一書為弟子輯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見他對孔子理念的傳承,並可得見他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離婁〉一篇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典源所從出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為學應有的態度。孟子以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學問,必須用心去體會。若能自得於心,則所學才能深固,應用起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左右逢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後則泛用於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
探究式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引自楊建民(2009)  在西元十九世紀之前,大多數的教育學者將科學視為知識體系,並將科學直接灌輸給學生。直到西元十九世紀初杜威認為科學不應只是灌輸給學生大量的知識,卻忽略了學生思考的方法與態度,所以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學生問題解決的過程與方法之學習(謝州恩、吳心楷,2005),亦即兒童在學習上應扮演主動的探究者的角色,而非被動的接受者。  在探究式教學的實施上,歐用生(1989)認為探究教學的過程沒有絕對固定的方式,應隨著各科教材結構的不同,而各有其不同的思考、探究方法。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營造一...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片斷的經驗置於具連貫性與整體性的脈絡中加以獲得。文中他提出人們的心理會透過文化產品(如語言和其他符號體系)的調解,建構出其對真實的意識。他特別集中將敘事的理念視為這些文化產品之一。布魯納詳細說明敘事研究的十種特徵:歷時性:指在時間序列上,對事情的描述,此時間非鐘錶上的時間,而是人類的時間。特殊性:敘說中的特殊事物,用來參照用。儘管有些事件可能處於含糊籠統的狀態。意圖的必要性:為了與故事中的事件有合理的關連,主角必須被賦予特定的意圖,以便能說明事件發生的理由,例如信仰、慾望、理論、價值觀等。可構性:故事是在部分和整體之間不...
衝突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衝突功能論相較於辯證衝突論,較無批判Parsons的功能論之意,而是意圖搓合兩者;寇舍同樣主張社會體系內,每一部門的關聯性,但他強調的是:每一部門間必有緊張、失衡、利益衝突的現象,雖然這些現象雖為破壞功能,但其在於破壞後,同樣有助於體系聚焦於改善衝突、失衡的狀況,故為較調和的衝突功能論。(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衝突論英文關鍵字:conflict theory 參考文獻註1:吳逸驊。圖解社會學。易博士。 P.208註2:蔡文輝。社會學理論。三...
詞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工具書。依據詞彙的體系及一定的編輯體例,蒐集詞、詞組、短語等資料,並加以解釋,以備查索、參考。可分普通及專業兩種,前者如《國語詞典》,後者如《電腦詞典》。[例]詞典是從事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批判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色的著作被用來提供知性的與意識型態的論斷,以抗議、質疑被普遍承認的權威,並透過革命尋求推翻已被建立的體系。(二) 馬庫色因1960年代激進學生運動而享有盛名。由激進學生的訴求可看出其批判理論與思想體系:1、 堅持個人滿足與自我解放。2、 批判社會的理論。3、 對壓抑的容忍之概念。 批判理論的主要特徵1、 理論來源十分複雜2、 承襲德國傳統辯證精神3、 將批判對象至於社會整體4、 對意識形態的批判成為重點5、 研究方法傾向詮釋學 在教育上的運用(引自...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單一母群體進行研究,因此此調查所提供之資訊,對有限制之團體可能具有立即之重要性,但對教育之一般知識體系之增加卻少有作用。 二、非真實事物普查非真實事物普查(census of intangibles)也稱構念普查(census of construct);其價值在於使用之工具,是否能真正測出所要測量之構念的程度。有的測量工具固然可測出許多領域之態度或成就,但有些構念難以測量,因此執行非真實事物普查或樣本調查之研究者,在工作中遭遇到之最大困難,乃在選擇或發展最適合所涉及之構念之工具,尤其是對於教育上難有明確定義之構念更是...
以蠡測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彼一時,此一時也。戰國時代各國競爭激烈,讀書人可憑本事施展抱負。但現在漢朝統一天下,有固定的人事體系,有志之士不一定能受到重用。更何況自己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意思是說自己眼界狹小,見識短淺,能力纖弱,哪有資格表達意見呢?東方朔以反話的方式,抒發自己的不平與無奈。後來「管窺蠡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見識淺陋狹窄。
激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者:馬斯洛(Maslow, 1954)需求層次理論強調,人的需求彼此是互相關聯的,因此形成優勢層級體系(hierarchy of prepotency),並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低層次需求獲得滿足後,個人才會追尋較高層次的需求。五個需求層次(由低至高):基本生理需求(basic 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社會需求(social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 ERG 理論提出者:艾德佛...
家庭壓力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預期兩類。(二) 家庭擁有的資源-B因素家庭資源可分為「個人資源」、「家庭系統資源」及「社會支持體系資源」三類。(三) 家庭對壓力事件的界定-C因素家庭可以將壓力事件作為一挑戰或學習的機會,也可能將壓力視為絕望、困難或難以處理的。 雙ABC-X模式McCubbin及Patterson將Hill所提出之ABC-X模式再加上「時間系列」作考量,此即是將家庭面對壓力或危機後的因應,用以解釋家庭危機處理之後的調適情況,以此發展雙ABC-X模式。在此模式中影響之因素包含:累積性壓力事件(Aa因素)、現存及新開發的資源(Bb因素...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